接着昨天的话题讲,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一夜之间,中国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尽量贴近真实去塑造两性关系以及中的男女。金庸小说、路遥小说消失了,某类爽文也消失了。小男孩小女孩的两性启蒙读物是心理学(包括但不局限于进化心理学)、社会学研究,还有写实一些文艺作品(如张爱玲)。
是男性更害怕这种变化?还是女性更害怕这种变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
我们不谈“黑化”这个话题,我们谈真相教育。有了真相教育,“黑化”是水到渠成的。
坚决不黑化的人,有一定比例是在他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候没有受真相教育,已经被毁了。如果在价值观刚刚萌芽的时候接触真相,那就不一样了。
假设一夜之间,中国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尽量贴近真实去塑造两性关系以及中的男女。金庸小说、路遥小说消失了,某类爽文也消失了。小男孩小女孩的两性启蒙读物是心理学(包括但不局限于进化心理学)、社会学研究,还有写实一些文艺作品(如张爱玲)。
是男性更害怕这种变化?还是女性更害怕这种变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
我们不谈“黑化”这个话题,我们谈真相教育。有了真相教育,“黑化”是水到渠成的。
坚决不黑化的人,有一定比例是在他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候没有受真相教育,已经被毁了。如果在价值观刚刚萌芽的时候接触真相,那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