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研究普遍意义上的人性都用过一个方法——以己度人。也就是先研究自己,然后揣测别人大概跟你差不多。
一旦你在某个领域属于少数人群,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而且还是比较坚定地得出荒谬的结论。
比如说,你是一个色欲重而且求知欲重的二十岁的男大学生。你推断你的同龄男生普遍具备两个特征:1、色欲重;2、求知欲重。第一个推断大体正确,第二个推断大体错误。
知乎还有人因为自己的性欲弱,所以很坚定地以己度人认为青少年男性性欲并不强于同龄女子,为此还和我有来有往辩论。逼得我不得不建议他给学医的朋友打个电话,请具备专业知识的第三方仲裁。
——————————————
这种例子很多,譬如说有人在不勤奋状态下考上211,于是特坚定地觉得考211只跟学习方法和心理状态有关,不需要太勤奋也跟智商没关系。譬如说有人自己心地很柔软,他觉得谈恋爱应该恪守对方无大错就不提分手的原则,其实这个原则并未得到普遍遵守。。。
——————————————
以己度人要谨慎!
——————————————
我在这里必须谴责一类父母,有些父母把子女培养成具备小众优点的人,譬如说特别善良、特别公正、特别爱求知。。。但是他们没有提醒子女,那些都是小众的特点,大众并不具备。
一旦你在某个领域属于少数人群,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而且还是比较坚定地得出荒谬的结论。
比如说,你是一个色欲重而且求知欲重的二十岁的男大学生。你推断你的同龄男生普遍具备两个特征:1、色欲重;2、求知欲重。第一个推断大体正确,第二个推断大体错误。
知乎还有人因为自己的性欲弱,所以很坚定地以己度人认为青少年男性性欲并不强于同龄女子,为此还和我有来有往辩论。逼得我不得不建议他给学医的朋友打个电话,请具备专业知识的第三方仲裁。
——————————————
这种例子很多,譬如说有人在不勤奋状态下考上211,于是特坚定地觉得考211只跟学习方法和心理状态有关,不需要太勤奋也跟智商没关系。譬如说有人自己心地很柔软,他觉得谈恋爱应该恪守对方无大错就不提分手的原则,其实这个原则并未得到普遍遵守。。。
——————————————
以己度人要谨慎!
——————————————
我在这里必须谴责一类父母,有些父母把子女培养成具备小众优点的人,譬如说特别善良、特别公正、特别爱求知。。。但是他们没有提醒子女,那些都是小众的特点,大众并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