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群星闪耀时”留言:
我看了。但老师的例子和博导的例子,都主要还是说明了默认社会分工,或者说环境和要求的不一样——环境的客观要求,面临长期关系/婚姻关系时,男性赚更多的钱并且向下兼容,对女性没这个要求。
但这个现象,基本只在国内(东亚)、追求长期稳定的关系(比如婚姻)的时候成立。在部分发达国家,或者仅追求短期性关系的时候,就未必。
[吃瓜]就我的成长经历来讲,(学生和初入社会阶段)内在美其实是很能感动女性的——前提是其余方面短板不能太明显。
——————————————————
不懂统计学的人就是没法体会到我的文章的精髓。
我把“男性还是女性更愿意为异性的内在美付出代价”这个话题给换成了“男性还是女性更愿意青睐具备工作环境单纯或者知识渊博或者别的美好特征的行业(或团体)的人员”
你问我甲和乙谁更单纯谁更有思想,我不知道。你扯你的个人经历,我可以说不具备普遍性。
但是,我可以说甲团体比乙团体更有思想,譬如说我可以说一国的大学老师比该国的销售经理更有思想、知识,这一点在平均意义上是成立的。
我还可以说女基督徒在平均意义上好一点。
我还可以说日本人在平均意义上比乌干达人寿命长一些。
也就是说,提到“行业”、“团体”,就变得清晰、可预测、可度量。
——————————————————
所以,不要去研究是甲还是乙可以活多久,这个课题本身就不对,这是玄学。但是你可以研究日本人和乌干达人预期寿命对比,这是科学。
不要去研究男人还是女人谁更喜欢私生活干净的配偶,因为这个课题只会让大家讲自己的经历。而要去研究工作环境单纯的行业的男人娶妻的上、下限和他们的女同行嫁人的上、下限,这个课题可以去问媒人,就客观多了。
不要去问男人还是女人谁更喜欢有知识的异性,而要去研究你所在大学男博导和女博导婚嫁的上、下限。
我看了。但老师的例子和博导的例子,都主要还是说明了默认社会分工,或者说环境和要求的不一样——环境的客观要求,面临长期关系/婚姻关系时,男性赚更多的钱并且向下兼容,对女性没这个要求。
但这个现象,基本只在国内(东亚)、追求长期稳定的关系(比如婚姻)的时候成立。在部分发达国家,或者仅追求短期性关系的时候,就未必。
[吃瓜]就我的成长经历来讲,(学生和初入社会阶段)内在美其实是很能感动女性的——前提是其余方面短板不能太明显。
——————————————————
不懂统计学的人就是没法体会到我的文章的精髓。
我把“男性还是女性更愿意为异性的内在美付出代价”这个话题给换成了“男性还是女性更愿意青睐具备工作环境单纯或者知识渊博或者别的美好特征的行业(或团体)的人员”
你问我甲和乙谁更单纯谁更有思想,我不知道。你扯你的个人经历,我可以说不具备普遍性。
但是,我可以说甲团体比乙团体更有思想,譬如说我可以说一国的大学老师比该国的销售经理更有思想、知识,这一点在平均意义上是成立的。
我还可以说女基督徒在平均意义上好一点。
我还可以说日本人在平均意义上比乌干达人寿命长一些。
也就是说,提到“行业”、“团体”,就变得清晰、可预测、可度量。
——————————————————
所以,不要去研究是甲还是乙可以活多久,这个课题本身就不对,这是玄学。但是你可以研究日本人和乌干达人预期寿命对比,这是科学。
不要去研究男人还是女人谁更喜欢私生活干净的配偶,因为这个课题只会让大家讲自己的经历。而要去研究工作环境单纯的行业的男人娶妻的上、下限和他们的女同行嫁人的上、下限,这个课题可以去问媒人,就客观多了。
不要去问男人还是女人谁更喜欢有知识的异性,而要去研究你所在大学男博导和女博导婚嫁的上、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