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办大学不重视那些所谓的“好就业”的专业,或者说优势专业不好就业。这种大学适合于个人综合素质高而且家境好的孩子。再重复一次,个人综合素质高而且家境好。
家里有钱孩子素质高,确实没必要去学计算机、会计、临床医学这种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如果我是中国前一万名的富豪,我也倾向我娃读耶鲁的技术性不强的专业而不是什么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古语说“君子不器”,都贵族了,还去技工大学干嘛?
但是话又说回来,假设(假设而已)命令一所大学只能在工农子弟中挑选学生,该大学的优势专业不是技术性强的专业是个很大的硬伤。
————————————
假设(假设而已)我办一所大学,主打通识教育或者博雅教育,没有商学院,但专门收京沪江浙闽粤的富N代。你办一所大学,主力就是商学院,但专门收中西部下层工农子弟。再假设这两所大学招的学生考分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保证我办的大学出商界领袖更多。
反过来,假设我办一所大学,专门收京沪江浙闽粤的富N代,而且主要是商学院。你办一所大学主打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但专门收中西部下层工农子弟。再假设这两所大学招的学生考分没有太大的差别,我还是保证我办的大学出商界领袖更多。
——————————
美国大学(尤其是哈佛耶鲁)本科招生不是只看成绩的,很多人歌颂这一点,并攻击中国的大学招生主要就是看高考那一次的成绩是很落后的招生模式。其实耶鲁哈佛本科招生不只看考试成绩的真相可以这样解读:
世界上的非学术性行业可以简单粗暴的分为(1)关系密集型(2)非关系密集型,而且真正主宰这个世界的人还是在关系密集型行业混的人。耶鲁哈佛的本科生的主流出路就是在关系密集型行业混,所以耶鲁哈佛招生一部分看学习成绩(关系密集型行业也要人聪明的)、一部分看综合素质(只有高分的书呆子怎么混关系密集型行业呢?)、一部分看家境(官N代、富N代更适合关系密集型)
如果我办大学目标是希望学生的前途在政商两届,我也宁可多招550分的富二代,也不要多招600分的贫二代,当然,我在招生的时候肯定会找个冠冕堂皇甚至很神圣的理由说我为什么不只看分数录取,而且我还是会招少量贫二代点缀一下。
——————————————
下面是一篇最近的文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常青藤名校学生是否都是德才兼备?》
“有统计*发现2014年70%的哈佛学生把简历投到了华尔街的金融公司和麦卡锡等咨询公司”
“金融和咨询,这两种职业的共同点是工资很高,写在简历里很好看,而且不管你之前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去做。事实上这些公司也不在乎你学了什么,他们只要求你出身名校聪明能干。”
“所以精英大学本来就是精英阶层自己玩的东西,是确保他们保持统治地位的手段。自己花钱赞助名校,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些大学里上学,然后到自己公司接管领导职位,这件事外人几乎无法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