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基础上,蠢笨的人努力的时候更痛苦。比如说,记忆力好的人背一天单词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而记忆力差的人背一天单词收获的是挫败感。久而久之,真正一辈子努力学英文的人,反而是语言天赋还可以的人。语言天赋很差的人过了四级就不学了。
人是趋利避害的,人是不干太痛苦的事情的。既然愚笨的人努力起来很痛苦,他们自然就不努力。既然聪慧过人的人努力起来不痛苦甚至有乐趣,他们自然更努力。
本来就健壮的,比天生身体羸弱者,更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田径课)。本来就聪慧的,比天生蠢笨的人更喜欢“蹂躏”自己的大脑。这就是真相。
天赋高是愿意努力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虽然不是唯一原因)。
所以,是否愿意努力,一部分是先天因素。
————————————————————————————————(分界线)
人们若承认自己智力不如人,就意味着从“根子上”否定自己,小孩子的家长最厌恶的就是老师指控自己的小孩子“蠢笨”,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搞学习彻底没戏了。(真相是人类中必然有一部分人不适应校园学习,这是注定的)
若极力强调自己不够努力,就给人一种错觉——“只要我改正不努力的错误,分分钟逆袭”。所以小孩子的家长听到老师指控自己的孩子不努力,都可以接受。
知乎有很大一部分人特别喜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来自努力程度而不是智力,就是暗示他在“根子上”不比任何人差,他只要哪一天发力,就可以赶上别人。
清华北大中科大的那些人的智力比三五流大学高多了,但是他们的勤奋程度也高多了。三五流大学的人为何明知自己文凭不过硬也不向北大清华中科大的人学习?原因就是三五流大学的人在学专业课学英语学数学的过程中苦多乐少。
把“努力”与“智力”彻底切割开,并且强调“不是我不聪明而是我不努力”,是最大的自欺欺人,是资质普通的人类安慰自己心灵的手段。不努力很可能意味着天赋不好,试问数学天才会不看数学书么?篮球天才会抵制打篮球么?英语天才会抵制学英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