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有如下缺点:
一、没有给顶级大学的老师与学生自由。中国的官员们,上至一把手,下至教育部官员,其教育思想的深度是不如顶级名校的师生的(虽然官员们自己也是这些好大学毕业的)。
顶级的老师遇到顶级的学生,怎么培养,应该给予绝对自由,他们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其实他们也不会瞎折腾的,他们会参照世界各国名校的培养模式的)
国家可以委托第三方去评价他们,但是不要操控这些大学办学的具体过程。
美国没有国立大学,美国顶级大学最多。某些国家有国立大学,但是国家也不怎么干预其具体办学。
二、非顶级大学的老师与学生的职业化倾向不够。
一大堆只懂理论的老师领着一大堆注定无法成为理论人才的学生学着纸上谈兵的课程,这就是对非顶级资质学生的戕害。
这种大学就应该提倡教师与学生”直面市场经济、直面企业实际操作“,同时也不完全抛弃通识教育(非顶级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不要学习哈佛大学的博大,应该少而精)。
让智力中等的人在大学期间学会或者接近于学会一门市场需要的手艺,同时也提升一下他们对于公共事务的判断能力,这就够了,对国家对家长对学生都好。
——————————————————————————————————————(分界线)
台湾省过去有一种模式,如下:
高中生分两类:
普通高中、职业高中。
普通高中的学生猛学数、理、化、语、英,毕业后升普通大学(如台湾大学),普通大学一般重视理论研究,学术氛围、文化气息浓厚。
职业高中的学生以工科商科职业课程为主(如电工电子、会计、程序设计。。。),毕业后升“科技大学”(此处的科技大学绝对不同于中国大陆的“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继续深造。
很显然,沿着职业高中——“科技大学”这条路子走的人的缺点就是数学、外语逊色一些,但是专业课学得很扎实,扎实到一毕业就接近于熟手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