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性道德方面,对男性和女性是双重标准?

道德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果剔除掉有神论色彩,大众的道德是一种演化博弈的结果(圣人的道德是另一个话题)。

大众的道德是人与人之间长期利益博弈之后的均衡结果一种隐晦体现。

举个例子,为何1980年代中国人觉得婚前上床不对,而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不这么想了。因为人的流动性增强,而且结婚年纪越来越迟,不允许大家婚前做爱已经触犯了多数人的利益。(特地提醒大家,1990年代中后期恰恰是中国人加速进城的开始,本答主看过资料的。城市化与性道德松弛化大体同步)。所以社会必须“接受”或者“发明”出婚前可以上床的性观念。

再举个例子,为何未婚处男拒绝娶未婚非处女有人骂,而未婚男拒绝娶(无孩子的)已婚女很少人骂?原因极其简单,因为我国离婚不算特别多,离异人士不足以形成数量庞大的集团来抱团发声。所以,我国社会是默认未婚男有权拒绝(无孩子的)离异女的,不会招致口诛笔伐。

总而言之,所谓的“道德”,背后都是套路。道德是个幌子,看不透这一点,你就白活了。(注意,这是基于彻底的无神论,有神论的道德观我们暂且不在本答案谈)

——————————

我国男女性道德的双标的一个重灾区是婚前性行为。也就是说,很固执要娶处女的男人远多于很固执要当处男的男人。

于是,有些人(男女都有,其中不乏大学者)义愤填膺,指控男人自己不做处男但是要娶处女的恶劣行径。

真相是什么?真相很简单。经济学与管理学有一句格言“你考核什么我就做什么”。换句话说,女士们长期不考核的项目,男士自然就会忽视。未婚女士(含处女)择偶的时候,在婚姻市场上给处男的加分很少很少,几乎没有。

既然舍不得加很多分,男士们就没法子先守住处男身,然后用处男换取处女。男士们干脆先不当处男(毕竟早点享受性生活是个乐趣),然后用硬实力(物质、颜值)换取处女。

————————

总而言之,双标的根源就是男女双方在择偶的时候给另一方施加的主要考核标准不一样。不能指责中国男人无耻,中国男人完成女方看重的指标可是很尽力的,譬如说买房子。

赞同:536创建时间:2017-06-15
评论:123最后更新: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