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哲学总是强调「阅读经典原著」,而科学却没有类似要求?

给排序第一的答案唱一点小小的反调吧,他毫无保留地赞同徐英瑾老师的论文,我就暂时只赞同百分之五、六十吧。

——————————————————————————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数学命题强调必然性。对于一个数学命题,举出一个反例,该命题就错了。不仅仅如此,即便一个数学命题(如哥德巴赫猜想)举不出反例,数学家还是要殚精竭虑寻求正式证明。

自然科学(如理论物理)除了理论上要说得通,而且必须与经验世界对得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有实验验证的。

哲学强调可能性,一个哲学家的观点只要不被数学与自然科学严格证明为错而且确实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它就有不低的价值。举个例子,康德提出“物自体”的时候,谁证明了“物自体”这玩意存在?不可能证明嘛!“物自体”是一种可能性,是一个暂时未被科学严格证明为错的看待世界的视角。所以,哲学中有无数的思想火花是很难转化为数学、物理中的那种命题的。黑格尔觉得康德的有些观点不好,根本就不是证明康德错了,而是给出一个黑格尔自认为的比康德更高明的视角。我再举一个例子,宗教哲学分支有人论证神的存在,但是这种论证在自然科学家看来不算证明,宗教哲学对神存在的论证只能算”可能性“罢了。

数学与自然科学则不然,他们研究必然性,这种学科就是一个个定理组成的。譬如说,你在念大学物理系的话就没有太大必要去看牛顿的原著了,因为牛顿原著中正确的定理已经被你在当代中、大学物理课本中学过了。

————————————————————————

而且大哲学家的东西充满了个性、自成一格。我举一个中国哲学的例子,庄子就是庄子,你读庄子的时候就仿佛一个率性旷达的人跟你聊天。你能够想象把庄子的思想分拆成形而上学、知识论、心灵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么?那样还有什么意思?

孔、孟、老、庄、康德、黑格尔。。。。。。任何有基本阅读能力与一定哲学素养的人都读得出他们性格气质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哲学的丰富性之一。


——————————————————————

我相信诸位看完我的答案,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哲学总是强调「阅读经典原著」,而科学却没有类似要求?”了吧。

当然,我一开始就说了,我并不是完全反对排序第一的答案。我是折中派。

赞同:127创建时间:2020-07-12
评论:14最后更新:20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