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指望十七八的人谈恋爱不性交,这个不太现实。对于十七八、二十多岁的人,要么就跟他/她说不要谈恋爱,要么就允许她恋爱并默许她有性行为。
如果一个家长幻想自己的孩子恋爱但是“发乎情止乎礼”,那就是最大的自欺欺人。十七八岁谈恋爱而不发生性行为,大概在80后这一代就开始显著减少,90后、00后就别提了。
——————————————————————————
一、婚前性行为应该做到不出现堕胎的后果。
二、婚前性行为应该做到不因为分手、再恋爱且性交、再分手。。。而导致爱无能(即对后来的恋爱明显不如开始的一两次恋爱真诚)。
对于所有企图“早恋”(即在结婚前很多年就开始恋爱)的人,第一条是绝对标准。
对于自认为价值观比较传统、道德标杆比较高的人,还要看第二条。真相是确实有相当比例的人会出现头一两次恋爱最真诚,后来越来越假。正如二婚多半比初婚更多谈利益而较少谈情怀一样。
性自由的代价就是社会默许夫妻双方谈过的最真挚的恋爱不是与配偶谈的现象急剧增加,只不过大家自欺欺人(也可以说有人生智慧)不去纠缠这个问题,如果纠缠这个问题,很多夫妻只能离婚。
对于题主的朋友,首先就要去问自己的女儿对婚姻的态度,婚姻观越传统,越是要阻止恋爱。婚姻观若不传统,叮嘱女儿注意避孕即可。
————————————————————————————————
传媒起到了一个非常坏的作用——把少数人的美满生活放大了,比如说女明星A,早年性生活很自由(甚至被包养、大家都知道她被包养),现在也遇到了无比疼爱她的老公,夫妻俩上电视宣布对对方是最真挚的爱。比如说女明星B,迟迟不结婚,四十岁出嫁照样生一对无比健康的宝宝。
假设有十个性经历丰富的人,其中两个人还有真挚爱人的能力,另外八个已经是“爱无能”了,媒体往往是请那两个声称自己依然对爱情真挚的人上节目,那八个人就忽略了。
媒体在报道女明星四十岁还能生孩子的时候,是不会提到妇产科不主张女人把生育年龄推迟得这么晚。
父母在指导子女的恋爱、性观念、学业等诸多领域,一定要敦促小孩子多看看整体、宏观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