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问题必然会引来一群人谈“客观因素”,譬如说女性要养育孩子、遭遇职场性别歧视、某些职业需要喝酒需要去艰苦环境。。。。。。
我们不妨去找一个客观环境对不同性别影响最小的时间与空间,来做一些对比。譬如说,研究大城市(如上海)的中小学生。
以某大城市的中小学生为样本,可以调查哲学、神学、物理科普书籍(这里指“第一推动丛书”那种)是男生买得多还是女生买得多。
假设没有显著区别,或者是女生明显比男生爱看,那我就认为女性成就比男性逊色的主因是因为她们进入社会后被打压了。
假设是男生明显比女生爱看,我就可以说女性(在整体上)对探究世界本原没兴趣,遇到事情不肯拼命往深处钻研。这种好奇心与思辨力的缺乏是她们(在整体上)走得不远的原因之一(仅仅是之一)
如果男性婴儿与女性婴儿(在整体上)先天智力一样,假设(假设而已)男性中小学生中热衷于花费时间思考根本性大问题的人多一些,这种后天的磨砺就会造成差别。
——————————————
本答案是一个假说,既然是假说,就等于没有定论。喜欢喷来喷去的人记得看清楚答案。
————————————————
有些人说男性从小被诱导偏向理工科知识与技能。不要忘记,我还提到了哲学与神学,这可不是理工科。
你们要说大城市的男性婴幼儿比女性婴幼儿更多的被诱导思考宏大哲学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