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专业人士,仅仅凭借我看过的入门级教材谈西方伦理学,谈错了请专业人士纠正。
西方入门级伦理学是用思辨性的方式分析道德问题。下面贴出《伦理学与生活》一书的部分目录:
第十二章 说谎、欺骗、背约与偷窃
12.1 非结果论的与结果论的观点
规则非结果论的观点
结果论的和行为非结果论的观点
12.2 说谎
反对说谎的理由
赞成说谎的理由
温和观点
研讨实例
12.3 欺骗
反对欺骗的理由
赞成欺骗的理由
研讨实例
12.4 背约
不言而喻之契约
一种不诚实
人的诺言
反对背约的理由
赞成背约的理由
研讨实例
12.5 偷窃
反对偷窃的理由
赞成偷窃的理由
研讨实例
主要伦理学理论的相关观点
——————————————————————————
由此可见,这本伦理学教材的意义不在于向你灌输特定的道德理念,也不是指望你当个好人,而在于让你学会思辨性的思考道德伦理问题,能够用犀利的大脑去解析自己与别人的价值观在逻辑上谁漏洞更少、更强悍。(伦理学问题其实是最适合拿来当辩论赛题目的,比经济、政治类话题更合适,因为伦理学谈的是“应然”而不是“实然”)
中国的道德教育缺乏思辨性,是一个极大的缺陷。本来,我国人民宗教观念不是很强,生活中大多数人不接受宗教典籍里写的道德规范,无神论色彩浓厚的我国最适合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辨,但是我国的道德教育偏偏不是思辨式的。知乎上的道德问题,多半都是一个人丢出特定价值观,然后一堆价值观相近的人扑上来点赞。
如果对伦理学有兴趣,一定要克服“我支持的价值观就是好,我就是要点赞”的想法。而是必须看看对方阵营与自己阵营的逻辑,然后自己去思辨出一套逻辑强大的说法。
凡是在伦理道德问题上玩“抱团取暖”这一套的人,就与伦理学永别了。
。这是我对某伦理道德问题进行思辨的结果,欢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