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应该缩小招生规模吗?

基础性学科是否应该缩小规模,靠什么作为评判性标准?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好,我认为,评判某一所大学是否应该开设基础性学科,有两个标准:(先打个预防针,如果你觉得以下标准不好,请你不要简单批判,而是提出你的标准来代替我的标准)



标准一:该大学该学科的学生在这个行业成为杰出学者的比例(相对)高不高。如果一所大学的基础性学科开办二三十年,培养的学生基本无望成为国内一流的学者,成材率很低,这就是个问题。

标准二:该大学该学科的学生的天资与勤奋是否足以让他们不太费力就自学会一门谋生的专业。举个例子,有些牛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编程水准不错的人比较多。还有些牛校的非财经类专业学生,每年都有人考CPA而且成绩不错。


假定某校的某基础学科,上述二者都不满足,带来的后果是:

一、并未为祖国培养出学术性人才。

二、荒废了学生的“钱途”。






反过来,为什么北大清华之类的大学可以开设基础性学科,原因有三:

一、确实培养出了国内一流学者,甚至还冒出国际级学者,成材率相对高。

二、基础性专业的学生若不愿意搞研究,自学一门甚至多门实用性的技能不太费力。

三、学校牌子响,学生可以说自己综合素质高,而且市场都承认这类学校的学生即使学的不是实用性科目,一样可以创造出价值。什么广州宝洁之类的用人单位就用北大清华的非经管类专业学生,不要很差大学的任何专业(既包括商科也包括基础性学科)的学生


——————————

我认为只让985大学搞搞基础性学科招生,就够了,已经够多了。(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类大学除外)

赞同:22创建时间:2015-05-14
评论:3最后更新:2015-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