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甲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已经通过校园招聘找到了一份工作,地点在某特大城市。作为肉食爱好者的小甲,平时在食堂或者周边专做学生生意的小饭馆吃饭,不超过15元人民币就可以吃到分量足、味道好的有肉的午餐。
小甲毕业了,提包去公司报道。中午他跑到公司旁边找小馆子就餐,花了25元人民币,吃了一顿质量明显不如校园时代15元档次的午餐。
小甲带着愤恨的心情回到公司,他对老同事抱怨自己的午餐性价比太低,餐馆老板太坑人了。同事笑着告诉他,他吐槽的那家餐馆已经是周边性价比数一数二的小馆子。
小甲工作了一个星期,他发现同事是对的。他现在已经能够很心平气和的接受周边餐馆的性价比了。有趣的是,他去得最多的餐馆就是他最开始吐槽的那一家,正如老同事所说,还真是那家餐馆的性价比最高。
——————————————
小乙在实体店花了1000元买了一件衣服,买完她就后悔了,她怀疑自己买贵了。
她回家后马上上网查,发现她并没有买贵(或者说只比网店贵了少许)。于是,她的心情愉快起来。
——————————————
小丙家乡的服务业以态度好著称,他大学毕业后去很遥远的地方打拼,他发现工作地的服务业从业人员都比较冷漠。他一开始不习惯,但是他又没法子换工作地,一个月之后他就习惯了。他最终不觉得付钱换不来服务员的笑脸是不值的。
——————————————
上述三个例子的共同特点就是,当事人一开始企图拿自己内心的理想的尺子去衡量自己买得值不值,这种衡量得到的结果让他们的心情很不愉快。
后来市场很迅速的告诉他们现实是什么,他们较快知道自己花的钱并不冤枉,小甲花25元确实只能在特大城市吃到质量不高的午餐,小乙的衣服没有买贵,小丙必须接受现实。接受现实后,心情就变好了。
————————————————
婚姻市场的一个缺陷就是当事人很可能不清楚现实。
譬如说,综合素质平均水准的太太遇到了综合素质平均水准的丈夫,有可能(仅仅是有可能)其中一方不服气,拿理想的尺子去量对方,开始吵闹。
再比如说,人品恰好是平均水准的儿媳遇到了人品恰好是平均水准的婆婆,有可能(仅仅是有可能)发生矛盾,背地里互相吐槽对方自私、人品不好。甚至二人直接爆发大冲突。
你无法要求一个人通过与十个人结婚了解到异性在婚姻中的平均表现,你更加无法要求一个年轻女性连续与十个婆婆相处来了解老年妇女平均的人品。
但是,小甲可以连续试吃十家餐厅,吃完以后他就发现工作第一天吃到的餐厅的老板不但不坏而且还是个良心经营者。在食品、衣服、服务业的市场上,如果你高估自己(或者自己持有的货币)的价值、低估自己买到的东西或服务的价值,市场一个星期之内帮助你摆正位置,让你不再愤怒。
——————————————
人没有自知之明是常态,不了解信息也是常态,请大家不要忘记答案中的小甲一开始也搞不清公司周边餐饮业的状况。婚姻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像食品、衣服、服务等行业,能够代价低廉的试好多次(注意,我说的试婚,包括生育子女、与双方父母相处等婚姻中的各项麻烦事)
当然,洞察力很强或者调查能力很强或者很通情达理,三项有一项,也可以慢慢做到不高估自己、不低估别人。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很多人上述三点一条都做不到。
于是,有人一辈子都搞不清楚状况,所以奸商坑了消费者至少还有奸商这一方觉得自己赢了,而婚姻中男女双方都觉得自己亏了、对方赚了的情况则不罕见(婆媳双方都觉得自己亏了、对方赚了的情况更多)。
————————————
婚姻还有一个明显不同于食品、衣服、服务业的特点,就是退出(指离婚)者身价几乎必然贬值。所以,觉得亏了的当事人可能不肯爽快退出,于是留在婚姻里互相折磨。
有很多人一辈子受到的最大的凌辱来自自己的丈夫、妻子、婆婆、儿媳,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人一辈子最丑恶的嘴脸是冲着自己的丈夫、妻子、婆婆、儿媳去的,也是这个道理。觉得自己亏了、对方赚了,但是又无法轻易退出,就开始凌辱对方、被对方凌辱。
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N年前(我国离婚率接近于零的时代),一对有矛盾的婆媳玩一个可悲的游戏。白天,其中一方必定辱骂另一方,白天被辱骂的一方到了晚上必定开始大反击,持续多年,直到其中一方死去。这个故事,是那个婆婆的儿子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