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地讲,道德有一定的虚伪性。在很多时候,道德有一个“法不责众”的效应,也就是说,一件本来被视为不道德的事,干的人多了,就自然而然不算不道德了。
举个例子,最近我谈论了若干次出轨的话题,很多人义愤填膺给我留言说“出轨就是渣,不需要讨论”。
当然,本答案不谈出轨,改谈别的。
~~~~~~~~~~~~
我家族里有个男性长辈跟我说过若男性睡了女朋友而且女方无大错,男方率先提分手就是个渣,渣就是渣,不需要讨论。还有,女的睡了男朋友而且男方无大错,女方率先提分手也是个渣,渣就是渣,不需要讨论。
该长辈的观点,在很多年前,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时至今日,社会风气变了,大家似乎没有对这一现象口诛笔伐、穷追猛打。大家反而极力为婚前睡几个人的权利寻找合理性。
说白了,一件事大家都破戒了,自然就会发明一套理论的。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不止一次恋爱但只有一次婚姻,所以大家达成默契————对婚后的犯规严厉谴责,对婚前的事情轻轻放过。
~~~~~~~~~~~~~~
再举个例子,人活着说话要不要守诺言?应该守,对吧。
由于我国多数人不止一次恋爱但只有一次婚姻,所以大家达成默契——对婚姻中的说话不算话进行谴责,对婚前男女关系中的信口开河(譬如说“爱你到永远”、“肯定不变心”)轻轻放过。
~~~~~~~~~~~~~~
哪怕一种行为确实构成了对别人生理或心理的伤害,只要多数人都干过,大家就集体缄默,真是虚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