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生时代读名人传记的时候,喜欢关注名人的思想、才能,譬如说读朱元璋传的时候就关注朱元璋的思想、才能。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是这么读的。
后来当自己阅历更深了之后,我觉得普通人看名人传记应该关注四个点:
一、传主面对的客观形势。譬如说,朱元璋面对的是元末群雄并起的乱世。譬如说俞敏洪面对的是出国热。譬如说有人活在一个不许办私企的年代。。。。。。。
二、传主本人的命和运。如果你喜欢玄学,就找一下传主的八字、面相。如果你厌恶玄学,你就看传主这辈子的成功、失败有无“偶然性”或者“运气”,譬如说明明是传主的战斗形势居于劣势,但他的敌人在战斗形势占优的时候被流矢偶然射死,于是传主就夺了天下。再譬如说政治对手比拼寿命长,本来居于劣势的那一方活得长,就夺了天下。
三、传主本人的心理特征与你的心理特征的对比。
1、传主抗压性打多少分?作为读者的你打多少分?
2、传主干事业冒了多大险?你自己呢?
3、传主自律性好不好?你呢?
。。。。。。。。。。。。。。。。。。
四、传主的思想、才华、格局。
———————————————————————
我认为在权、钱领域能够成大事,上面提到的四点的重要性从上往下依次递减。如果是当科学家、文人,顺序可以调整,譬如说“三”、“四”互换位置。
———————————————————————
我认为,普通人向名人学习,首先学“三”,即心理特征。譬如说,你翻开明太祖传,打算向明太祖学习。你先别去分析朱元璋的策略好不好、朱元璋有没有才。你最应该向明太祖学习的就是他过硬的心理。
甭管你看的是朱元璋传还是李光耀传还是袁隆平传还是任正非传,只要你本人的心理素质很弱而且无法改善,你看了传记后都不会有大收获,你只能增加你茶余饭后和亲友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