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讲的性善,可以理解为“善的端点”,形象地说就是善的萌芽。如果大家把“善”理解为“善的端点”的话,那么孟子的”性善“其实是实然。说得更直白一些,我认为社会上一大半人本来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善人,我不认为社会上坏人更多(这里的“坏人”定义为没有“善端”的人)。
荀子讲的性恶,可以理解为人的动物性。物质、性欲。。。。。。。人的动物性是非常强的,不要低估。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孟子并没有幼稚到认为人的善端等于德性的完成,他认为人的德性的完成需要人后天的努力。但是,德性的完成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碍:
一、富贵可以淫
二、贫贱几乎移
三、威武肯定屈
四、好逸恶劳
五、对他人德性不够的极度失望(这是我劝“人性化”的着力点)
总而言之,压制“善端”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强大。
太文艺有哪些坏处?————————————————————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到底应该把别人预设为好人还是坏人?很简单,考验小,预设为好人;考验大,预设为坏人。
女朋友出国留学,我在国内读研,她父母反对我们在一起,该怎么办?提醒一下正在看贴的你,面对大的考验,你也(大概率)是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