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高鸿业和袁志刚对于「结构性失业」定义哪个更精确?

虽然高鸿业的教材不如曼昆的。但是我建议提问者就这个定义而言,用高鸿业教材的定义。


摩擦性失业举例:甲是一个技术很强的程序员,偶然跟上司闹别扭了,愤然辞职重新找工作。对于他来说,找到一份工作很容易,但是再容易也要花时间。当他在辞职与找到下一份工作的间隙(这个间隙也许只有三天),统计局的调查失业的人恰好找到他,就会把他算作一个失业人员。这种失业可怕么?不可怕。一个最热门专业的技术最强的人都会有过摩擦性失业,除非他一辈子不换工作。

结构性失业举例:全国有六百多所大学有法学院,其中注定多数人会找不到法学相关工作。当一个不优秀的、司考未过、家境普通的的法科学生正在苦苦寻找与法学有关的工作而不得时,这就是结构性失业。这种失业比摩擦性失业可怕。


————————————————————————————————

高鸿业的书哪怕有一百个不好,也还是有一个优点——名词定义相对严谨

赞同:21创建时间:2015-02-11
评论:6最后更新: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