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处女情结会被污名化?

谢邀!


套用一下马克思主义政治教材中的方法吧!

~~~~~~~


“婚前性行为合理”的道德出现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性成熟与结婚之间相隔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社会流动性大幅度增加。人们几乎必然会在恋爱中做爱,而且不与第一任性伴侣结婚的比例很高。人们必须“发明”出一种新道德来获得心理安慰,所以,必须论证婚前性行为的合理性。道德这个东西往往是人们处于特定时空环境的发明。


打击处女情结舆论形成的现实可能性:

大部分未婚女士都想有性关系而且没把握与第一任性伴侣结婚,处女情结潜在的影响了她们的身价;大部分未婚男士都有可能主动与第一任性伴侣分手,处女情结严重的社会将增加其负罪感;大部分已婚人士不是与第一个性伴侣结婚。所以打击处女情结的群众基础很雄厚,讲道理也好、胡搅蛮缠也罢,一定要打击处女情结。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中国人的“初婚”情结(即大多数人觉得二婚男二婚女无论是否有娃,都应该在谈婚论嫁时贬值)没有被广泛打击?原因就是中国人的离婚率还不够高,离异人士的力量不够雄厚。

一个二十岁的未恋、未婚的女生会觉得她大概率只结一次婚,但是不只一次恋爱。所以你会看到有些处女也积极打击处女情结,但是不会打击初婚情结。

~~~~~~~~~~~~

群众的过于自私与素质不行完成了对处女情结污名化的最后一环:


按道理讲,论证出婚前性行为的合理性就够了,没必要打击处女情结的。你过你的婚前性生活,他找他的处女未婚妻,井水不犯河水。无奈百分之九十的群众思维不缜密、逻辑不严谨,扩张自己的权利过猛,打击了处女情结。而且这种舆论塑造有利于一些很不堪的人混水摸鱼。

为什么说他们过于自私、逻辑不行,我就不多说了,请在知乎搜索“城市猎人 性自由”。

赞同:161创建时间:2018-04-16
评论:47最后更新: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