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原因:
一、在一个经济体中,所有人口的兴趣结构与岗位供给结构很不一样。所谓“兴趣结构”,指这个国家所有的劳动力感兴趣的领域的分布;所谓“岗位供给结构”指这个经济体实际供给的不同岗位的分布。
举个例子,中学生里边对国际政治有兴趣的人远远多于对会计有兴趣的人。无奈外交官与国际政治学者的岗位远远不如会计多,所以必然有一部分人为了谋生而干会计,然后把国际政治作为业余爱好。
大专毕业就有机会拿到会计岗,而拿到国际政治相关岗位是很难的。
更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唱歌有兴趣的人远多于能够靠唱歌谋生的人,这些拿不到唱歌岗位的人就成了非艺术行业的劳动者。
二、业余爱好与职业竞技是两码事。
业余的国际政治爱好者可以一辈子轻松愉快在知乎当键盘侠指点江山,偶尔看一本〈国际关系精要》就算不错了。而职业人士的要读海量的文献,又要能够哲学思辨,又要能拿到数据做定量分析。。。。。。
再比如说打兵乓球,业余很好玩,但是职业很枯燥很累。
~~~~~~~~~~
提问者恰好热爱一个赚钱多、社会需求量大的岗位,而且提问者在该领域又有一定的才华,所以才能活得这么好。提问者是幸运的、幸福的!
大多数人是平庸的,只能选一个自己能够干得来而且不太厌恶的岗位谋生,根本就无能力追求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结婚也是如此,有几个人娶到的或者嫁到的是自己十五岁时心中的理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