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表个态,我首先肯定北京学生的综合素质超越其分数。换言之,若高考分数相同,北京的孩子相对于偏远省份农村考生来说,更容易被培养成才或者更适应大学生活。接下来我就要对流行的一些为现行高考政策辩护的逻辑开炮了:
1、位置说。这种说法把国立大学(注意“国立”二字)招生与位置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恰好坐落于北京,然后优惠一下地方子弟,正如中山大学多招收广东人一样。
反驳:假定中国是联邦制或者邦联制,地方政府拿大头,中央政府从1950年代开始就调控力很弱,中国中央政府学习美国不插手大学运营。那么最牛逼的高校应该在东南沿海,理由很简单,这里有钱又有人。江浙沪闽粤是相对富裕省份,而且江浙沪闽粤是出两院院士最多的省份。
也就是说,现有的格局里,哪一所牛逼大学坐落于哪里,不是一种自然的格局,是中央政府人为操纵的格局(请对比一下陕西省的211大学与浙江省的211大学数量,你觉得与两省的实力对比相称么?)。
2、财政支持说。这种说法把国立大学招生名额与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联系起来。
反驳:还是那句话,中国的国立大学分布本身就是被中央政府操控的。如果论财力的话,浙江省的高等教育资源不应该弱于北京市太多。(何况北京市的GDP这么高本身就是中央政府扶植的,而浙江的富裕是N年来的自然结果)。再比如说,广东省有钱吧,广东省籍贯的两院院士很多,但是中山大学排不进全国前十吧。
也就是说,只有假定中央政府不操控国立大学布局、发展。然后说地方财力多的省份就是有资格用钱支持大学多招本地人,才是合理的。
3、发达地区考生素质高说。这种说法说高考不能简单看分数,有些地方不善于考试但是素质高。
反驳:照这个逻辑推演,历史上出牛逼科学家极少而且高考还考得不怎么样的省份,就应该被碾压。但是,现实是对落后省份有保护,如对云南贵州。云南贵州是经受不起全国统一出卷统一分数线的。
4、保护弱势说。这种说法说要保护落后省份,所以不能让云贵等地区受到山东湖北等高考强省碾压。
反驳:如果要照顾经济落后的地方,那么京沪两地的学生要让着河北河南,因为后者相对于京沪更穷更落后,何况河北河南的考生应试能力还不错。如果照顾弱势说合理的话,河北河南的“人均国立大学指标”应该超过京沪才对呀!
保护弱势说与发达地区考生素质高说,是矛盾的。
——————————————————————————————————(分界线)
国家对京沪等最发达地区的考生有优惠,真相很简单。
1、同样是考不上大学。一个农民考不上可以留在家乡种地,也可以外出打工,即便瞎混也是在偏远地方瞎混。一个城里孩子考不上,是不会愿意屈就去做富士康那种很累的工作的,如果他们瞎混,那是在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瞎混。农民的子女考不上对国家局势冲击小,城市居民的子女考不上对国家局势冲击大。
2、同样是城里孩子考不上大学。最核心城市的孩子考不上大学对国家局势冲击力更大。
3、同样是核心城市。没有选票的政治家最优先讨好离自己住得最近的居民。举个例子,朝鲜发生饥荒的时候,平壤市民明明不种田,但受饥饿冲击最小。中国也一样,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种田的河南人饿死了,不种田的北京人基本不饿死。
而一部以二战后为背景的日剧却显示,同样是发饥荒,东京居民的生活就比周边种粮食的农村困难很多。这才是与常识吻合的,粮食少的前提下,农民先给自己吃饱才能给别人。
而专制国家发饥荒却是先饿死乡下人,最后饿死北京人。
4、政治领导人及其随从们要让自己的直系子孙更容易考大学。
————————————————————————————————(分界线)
不要以为我仅仅是“民科”的观点,美国学者早就揭示了——————专制程度越深的国家,政府就越倾向于集中资源建设首都,讨好首都居民(当然,民主国家也集中建设首都,如法国建设巴黎、日本建设东京。但是若法、日是专制国家,他们会更集中建设巴黎、东京的)。这个观点来自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一书。
无论是什么政体,政治家的统治术都是一样的:
1、为自己的小集团谋利。
2、优先讨好对自己威胁最深的集团(有选票,谁都不敢得罪山东河南人。没选票,那肯定是讨好住得离自己近的北京人)
其实日本东京的孩子见识也比日本乡下孩子好,但是自民党政客怎么不说东京大学优待东京本地人?自民党的票仓就在农村啊,自民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农民党啊!
————————————————————(分界线)
最好的高考招生制度很简单,有两种:
1、中央级别的政府不插手,交给地方政府、私人去办大学。这些非国立大学想怎么招就怎么招,中央政府管不着。如果一个私立大学就是很蛮横的只招富二代,社会也管不着。
2、如果国家插手了大学建设与发展,搞了一堆国立大学。那很简单,国立大学招生政策就是适当照顾一下最弱势(也许是弱势地域,也许是弱势阶层。我倾向于照顾收入低于XX元的弱势阶层,而不是地域,因为同一省份有土豪有赤贫),剩下的人按照类似标准竞争。假定北京小伙子分数低但是综合素质高,所以要被国立大学录取。那么,请问某一个郑州或者济南或者石家庄的小伙子分数低但综合素质高行不行?
——————————————————————————(分界线)
蒋光头在中国大陆的时候,硬是把南京的中央大学搞成了中国第一的大学国立中央大学_百度百科。蒋光头被赶走之后,中央大学被肢解了。换言之,无论是蒋光头还是我朝,都想让自己住的城市有最牛逼的大学。区别就是蒋光头似乎没有说江苏人考中央大学录取标准更低。
从蒋光头与中央大学的命运,就可以知道最牛逼的大学坐落于哪里,是中央政府可以操纵的。北京人千万不要觉得中国最好的大学“恰好”在北京。
——————————————————(分界线)
民主不见得能够带来国家富裕,但是民主应该可以让河南山东这种人口大省的考生考上国立大学更容易,因为你们人多票多嘛!!
——————————————————————————(分界线)
中国政府让郑州大学多招河南人,让中山大学多招广东人,让新疆大学多招新疆人。。。。。
仅仅是一个烟雾弹,是为了给某几个地区享有最多最优的国立高等教育打掩护的。
这就好比我利用特权与五个绝世大美女走在一起,没有特权的你与一个丑女走在一起,于是我宣布我们可以娶离自己最近的女人,很公平。于是我娶了五个大美女,你娶了丑女
————————————————————————————————————分界线
去看看知乎大牛
cheqin,数据帝 在问题
为什么说北京坑了周围?中的回答。
数据帝是这样说的:
“在石家庄、北京、天津、唐山和秦皇岛这五个城市,他们的真实市场潜能其实是差不多的,其中石家庄的真实市场潜能其实在五个城市中排名第一。但很明显,河北的几个城市并没有获得与其真实市场潜能成比例的GDP。北京、天津两市,虽然真实市场潜能仅占五个城市的35%,GDP却占五个城市的70%。其中北京尤为夸张,以并不有利的地理位置,并不是特别好的市场条件,以五个城市17%的市场潜能,获得了42%的GDP。”
“由于各种原因,北京和天津事实上已经获得了远超其市场潜能地位的GDP。”
“ 而北京呢?其实之前有的答案其实说得没错,如果只看地理位置,只看周边潜在市场,北京充其量就是一个二线城市。他的真实市场潜能反映了这点——还不如石家庄。”
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说“在1952年,北京人均GDP在29省之中排第九位,位于上海、黑龙江、吉林、天津、辽宁、河北、浙江和广东之后”(陈志武:代议制与市场――划分四类国家(2)_共识网)
而且北京并不以出学者而著称,帝都魔都,帝都籍贯的学者远远少于魔都籍贯的学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如果不是国家刻意扶植,北京人(在整体上)是既不富裕也没有什么文化,怎么可能靠自己支撑起这么多牛校呢?
我朝建立,从经济到教育,最受益的就是北京。我要是有占便宜的机会我也占,但是我不会为特权辩护的。
————————————————————————————————
一般都是为河南人山东人喊冤的,下面我们看看广东省,我给几个数据:
1、广东省GDP总量是全国第一名。这是个常识,不用多说了。
2、两院院士籍贯排名,广东第三名。不相信自己去查。
3、2014各省市高考一本(重点大学)录取率,广东省排名全国第二十三名。2014各省市高考一本(重点大学)录取率统计
这就是不公不义。
传说中文化最鼎盛、经济也很发达的江苏省(太多学术大家出自江苏,仅仅一个苏州中学产出的两院院士都秒杀一些省份)。江苏省的一本录取率全国排名第十九名2014各省市高考一本(重点大学)录取率统计。 这也是不公不义。
一本录取率全国第一的,当然就是我们无数高官居住的——帝都北京。
————————————————————————————
给我点赞的朋友们,我给你们提供一个关于日本的资料:
1、我与一位在日本名校就读的朋友交流过了,日本国立大学本科招生没有地域这一说,东京的高中生不可能享受额外优惠。
2、日本的法律规定全国的学校设备和师资要尽可能统一,东京最好的小学人均经费不能超过最偏远山区小学人均经费的2倍,而目前北京等大城市最好的小学和中国偏远山区小学的差距却远远不止20倍蔡洪滨:社会流动性是经济长期增长核心
也就是说,同样是首都,我国朝廷对首都的倾向,胜过日本政府对东京的倾向。北京的孩子念中小学就享受最好的硬件与师资,居然在高考中还要有巨大的优惠。人家日本东京的孩子怎么没有享受这么大的倾斜?
————————————————————————(分界线)
后面有个ID名为“猎鹿人”的,扬言“城市猎人那个上千赞的答案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真的很客观的讲,这些人不是读书的问题,是见识太短,想象力太丰富。”。
我看完了该人士的答案,发现其观点基本是他个人的推论,没有任何出处 。
(鄙人的答案虽然杂乱无章,但好歹有不少观点给出了出处)他连个文件出处都没有,就宣布“当初计划经济设计高考制度的人真的很单纯的。人家就是这么想的。”
然后“猎鹿人”先生宣布这种特权是平民利益冲突,而与权贵无关。这就是糊弄老百姓了,如果执政者是中立的,当年山东考生的努力怎么失败了呢?
01年青岛三考生起诉教育部的案件结果如何?
。执政者明显是偏向首都百姓的,权贵在其中是有利益的,你可以把这个利益理解为包括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
最后猎鹿人先生给出了建议“真的想要自己的权利,就要自己去争取。合法争取的办法,两会上总是有有良心的代表的。”“为你说话的人你都不支持,那你想的平等就只能在梦里了。”。真相是大家一直在争取,但是没用。
人大代表建议高考实行统一卷 按人口比例录取
猎鹿人先生的回答,是一种为执政者、特权的辩护,只不过他水平确实比较高,隐藏得很深。他表面上是在分析,实际上是在暗示或明示执政者没错、北京市民没错,千错万错都是利益受损的外省考生自己不去争取。
真相是利益受损的省份有争取,但是没用(在网上搜索“人大代表 高考不公”等关键字,很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