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坏处是以下三个深层次原因导致的:
一、除了受过良好教育或刻意自学过的一小撮人,大部分人不懂得从概率论的角度看问题,而是聚焦于特例、故事。
二、新闻、传播原则决定了不会报道平平无奇的事。
三、人的天性决定了喜欢看“暖”的故事而不是“冷”的故事。
~~~~~~~~~~~~~~~
信息阅读者的自我选择与信息产生者的思路不谋而合,于是导致所谓的“信息爆炸”其实是聚焦于极端的事,尤其是聚焦于极端的好事。举几个例子:
一、人类爱情有好、坏、中不溜。但是当代人类在真正恋爱之前接触的文艺作品还是更多的描述“好”的爱情,譬如说金庸小说。其实也有不那么理想主义的文艺作品,但流传就是不够广。
二、中国考上名校的人占人口极小一部分,但是知乎以及一些大学论坛充斥着对名校的描述。一百所大专合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北大的曝光度、关注度。
三、以全中国的商科毕业生为总体,明明是极少人混进了投行、咨询,但是知乎就是过度聚焦于投行、咨询。
~~~~~~~~~~~~~~~~~
大部分国人明明是家境平凡、智商情商一般般、运气一般般,但是每天反复看很多自己注定得不到的美好事物的描述,这样真的好么?
于是,就产生了知乎提问:“得不到真爱,很慌,怎么办?”、“如何靠勤奋考进清北”、“学历很差如何进投行或咨询”。。。。。。。
信息时代,也许让某些人的能力涨了一些,但更多的是让大家的欲望成几何级数增长。大家把一些自己配不上的美好事物视为理所当然,就增加了佛教所说的“求不得”的苦。
~~~~~~~~~~~~~~~~~
本答主作为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在此还要谴责一些不接地气的精英或者命好的人,他们的言论无意中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譬如说,有些超级大学霸为了表示自己的谦虚,特地说明自己智商只有“平均值”,这已经成为某些清华北大毕业的人吸粉的屡试不爽的手段了。
有些婚姻特美满的人说没有真爱就该抗拒婚姻。这句话过了,按照他家的恩爱标准来,中国每个省只要五个发结婚证的地方就够了。
有些人声称某专业就业很好,真相是他脑子里想的是该专业排名第五名大学的就业,能不好么?完全不顾问问题的人可能只能考个二、三本,于是一个成绩很一般的考生抱着进顶级企业的梦想进入该专业、毕业即失业。
~~~~~~~~~~~~…
美丽的泡泡终究是要破的,只不过破的这个过程对有些人会有点长、有点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