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吃苦?

我搜索了一下,发现知乎似乎较少答主用分类思维看待“苦”与“吃苦”。知乎有一个引起过很多人讨论的话题————学习的苦与生活的苦,在这个讨论下诞生了一批高赞答案,我觉得这些高赞答案是有缺陷的。我们不应该把“苦”笼统归为一类,而是分类更细致一些。

分类思维是个好东西,建议大家养成这种思维。

—————————————————————————

生活的苦VS学习的苦

真相是有些人可以吃学习的苦(甚至乐在其中),他是超级大书迷而且乐意看难度大的书,但非常不喜欢吃生活的苦。反过来,有些人学生时代无论如何不肯吃苦,但他工作了之后是一个刻苦耐劳的好员工或者小微企业主(前提是他不需要时常学习很多新知识)。


——————————————————————————

当兵的苦VS当农民的苦

冷兵器时代,没有战争的中原腹地相邻的两户佃农看到官府在征兵,军饷丰厚但马上要去帝国边境作战。一户佃农反复思考后觉得当农民的苦一辈子看不到头,选择从军赌一把。另一户佃农特别害怕伤、亡,觉得还是当农民更平安,选择不从军。

———————————————————————————

忙碌且收入高VS清闲但收入低


这一点大家最明白,不需要我多说。有的人更痛恨穷,有的人更痛恨忙。


———————————————————

当会计的的苦VS当销售的苦

有人觉得做需要“细心”的工作简直是受罪,毅然选择销售,甚至有会计专业毕业生做销售的。有人觉得求人很苦,毅然选择当会计,甚至有营销专业考会计证做会计的。


———————————————————

打工的苦VS创业者的苦

大部分中国人是打工人而且新中国被左翼思想洗礼过,所以在知乎有很多人都强调劳工的苦而且无人否认(我也不否认)。

有一部分(不是全部)打工人会低估创业者的苦,有些企业家小传的一行字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扛不起的千斤重担。譬如说,“为了追讨欠款。。。。”、“创业初期没有经验,被骗五十万。。。。。”

知乎很喜欢说富裕家庭出身的人不懂打工者的苦,其实工农家庭出身的打工人也未必能够承受创业可能出现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举个例子,假设某大企业家甲先生心理承压能力90分、你自己50分,甲先生的一辈子居然有过两次痛哭、三次彻夜难眠、一次一周之内增加白头发一百根。你在心理素质不变的前提下敢跟他互换人生?


—————————————————————

当你把“苦”尽量细分的时候,同时也把“人”尽量细分,你就能够对不同的职业、阶层抱有同情心。

不要笼统地谈苦,笼统地谈苦一来是并不会增加你的洞察力,二来会使得你只能看到自己的苦。要用分类思维谈苦和吃苦。

赞同:149创建时间:2023-02-12
评论:6最后更新: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