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因为这就是男女博弈二十多年的结局。(精确地讲,还有男女内部分化后的博弈)
举个例子,在离婚率低的中国,父母离异会降低子女在婚姻市场的价值。在离婚率很高,甚至是非婚生子女比例很高的国家,谁在婚姻市场上歧视父母离异过的人,谁就是脑子进水。
这个问题无关道义,仅仅是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假设中国在几十年后,离婚率提高很多,非婚生子女也很多。父母离异的人就不会被歧视了。
从道德思辨的角度看问题,是一个路子,已经被无数人走过。
我建议大家从利益集团博弈的角度看。也就是说,对这个结果不服气的人,我告诉你们,这是你所属利益集团博弈输了,就这么简单。
~~~~~~~~~~~~~~~~~~~~
并不是中国人先讲逻辑、讲道理,然后中国人按照道理做事。
真相是先经过缓慢的博弈,博弈的赢家自然会有理论为己方辩护,输家自然会有理论去谴责他们。
说白了,中国男性作为一个集团,内部出现严重分化。保守派男性处于少数派,少数派就算把理论构建得无比严密、震古烁今,他们依然是被奚落的对象。
你们真的以为人世间是你讲道理的地方,naive!偷偷的告诉我的粉丝们,我在生活中远不如在知乎上热衷于思辨、讲道理,现实生活是实力对比在先、理论发明在后。
~~~~~~~~~~~~~~~~~~~~~~~
给你们做一个对比:
一、父母离异不是当事人的自我选择,是命运强加给她的。婚前性生活除了强奸等极端情况外,衣服可是当事人自己脱的(或者是半推半就让男人脱的)
二、从整体上来说,离异对子女是负面影响;从整体上来说,有婚前性经历的人婚后忠诚不如婚前是处女的人(参见《进化心理学》教材、以及金赛性学报告)
三、从个体上来说,有很多的父母离异但是自身没啥问题的女性。从个体上来说,有很多的婚前有过性经历但自身人品并无问题的女性。
但是,婚前有过性经历的人是主流人口,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里边也是主流人口。父母离异的人在各种学历的人里都是支流。这个话语权的差别导致了中国社会是赤裸裸、明目张胆歧视离异家庭子女,帮助离异家庭子女说话的声音不大。但是,有一大票人长期驻守各大论坛,拼了老命说择偶不许计较婚前性经历。
最最关键的是:一户资源很普通的人家宣布不娶离异家庭女儿,他家还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宣布不娶婚前非处女,他家的选择余地就很小了。
车和房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女性以及女方家长坚决要,另一方面是中国男性或其家长过强的繁衍后代欲造成的。中国男性父母对儿子婚事的资助总额与父母年收入之比,远超法国。中国男人的结婚欲,远超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