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让人惊艳的经济学模型?

“那时,湖北省荆门市下辖的钟祥市,发生了高考后数百考生围攻监考老师的事件。事发后,当地政府在通稿里说,考生围堵老师是因为考试没考好,发泄情绪。

我对这个结论感到不可思议。我也是参加过高考的人,我无法想象,几百考生会因为没考好这样荒谬的理由去围攻监考老师。随后我带着疑问,找到了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朋友。朋友告诉我,发生围堵事件的真实原因其实是,荆门市首次实行异地老师监考,很多考生无法进行高考舞弊,考生及家长情绪失控。




随后,我又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些当地人了解情况,发现那个朋友说的基本属实。一个当地人更透露,高考第一天就有监考老师因为没收了考生的作弊器材,而被考生家长殴打。”


以上文字,来源于知乎 “

韩雪枫

,媒体人”的叙述,上面文字的每一句话都是他写的。下面,我就要用一个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上述现象,并且说明这个理论是多么重要。

————————————————————————————(分界线)

对于绝大部分参加高考的人(包括当年的我和你)来说,都是抄袭比不抄袭考得高,为什么不能抄袭就愤怒到极点的是分界线上面提到的那些人,而不是我和你?奥妙就在于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请把这句话看两遍以上)

“抄袭”是一件物品(广义的把“物品”理解为给你带来好处的权利),当你没有拥有“抄袭”这件物品时,你虽然觉得“抄袭”有利于你,但是你还不是很珍惜它,你并不会为你无法抄袭而很愤怒。当你已经拥有“抄袭”这件物品时,你会更加珍惜它,一旦有人不让你抄袭,你会觉得无比愤怒,进而抵制。


与之类似,一国政府若一开始就使得全社会没有不正当的既得利益团体,那大家都相安无事、正常生活。如果一国政府一开始就有意无意使得一些既得利益团体有了深厚的不当得利,一旦有人企图打击这些不当得力,利益集团会觉得非常难受、极力抵制。

比如说,北京有非京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高考中享受北京户籍孩子同等待遇,北京籍家长就很警惕并极力反对。如果刚建国就全国同一录取标准,就不会有这种事情了。

再比如说,如果全国商人一开始就正当经商,你作为一个执政者没啥事。如果一个县有一群人已经靠不正当手段聚敛巨额财富了,你去当县长,如果你敢于打击,你信不信有商人敢暗杀你?



总而言之,禀赋效应的存在使得那些享受不当特权的人们在失去特权的时候很愤怒并极力抵制,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




禀赋效应,本来是一个行为经济学(金融学)术语,但是这个道理在管理学、政治学中的启示就是——千万不要在一个集团(小到一家公司、大到一个国家)形成不当利益团体,若不当利益团体势力够大、尾大不掉,轻则吞噬一个公司,重则吞噬一个国家。谁也不敢得罪他们,得罪了他们,他们就殊死抵制。

回头想一想开头湖北钟祥的例子,高考监考老师不让抄袭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这样也引来被群殴。

良好的治理原则之一就是执政者与民间团体要坚持不懈的发现全社会有哪些人有不当得利并正在抱团,早日消灭在萌芽状态。千万不要让不当利益团体的禀赋效应发酵。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已经形成势力较大的不当得利团体,什么政治制度都挽救不了这个国家或地区。(我前面举了个例子,即便你是自由民主制度下的市长,你的辖区做不正当生意的人势力较大,你敢管么?你管就有人暗杀你。)



假设不当得利集团势力太大太黑,就表示社会需要动荡、革命,来重新洗牌,像菲律宾那种国家,应该有一次彻底的社会革命才能救它。菲律宾屠杀事件:缘于省长竞选

赞同:262创建时间:2015-04-10
评论:38最后更新:20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