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父母口中的游戏毁了一代人?

这个议题绝对是知乎最容易挑动情绪的话题,回答要是偏向父母或者老师,容易被怼得体无完肤。本人力图逻辑清晰地建立一个框架来谈这个问题。

我先要丢一句话——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游戏再不好,也比黄赌毒好。

————————————————

真心喜欢打游戏的人其实分为三种:

一、因为他很聪明或者打游戏很克制,他觉得打游戏并没有太耽误自己多少正事。知乎为游戏辩护的很多就是这一类人。譬如说,知乎就有北大的同学极力为打游戏这个爱好辩护过,人家都考上北大了

二、因为种种游戏之外的原因,他肯定会拿出很多时间不去学习中高考科目,只不过他恰好遇到了游戏。譬如说,一个孩子的父母闹矛盾、大打出手,他的心情特别低落,每天都不看书。恰好他遇到了游戏,他反而感谢游戏在特殊的时刻安慰了他。如果没有游戏,他的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三、他的勤奋程度、成绩本来还过得去,之前别的爱好(譬如说小说、电影、漫画、篮球等)没有让他陷进去,但是游戏让他一见钟情、不能自拔,他陷进去了。打游戏与搞学习形成了特别明显的替代关系,成绩明显下降。


——————————————————————————

说一句公道话,上述三种人都存在。在知乎为游戏辩护的人往往是拿第一、二种人说事,假装第三种人不存在。对游戏恨之入骨的老师和父母脑子里想到的是第三种人,但是,老师和父母会把第二种人不分青红皂白归纳进第三种人。

如果你良心还没有黑掉、脑子是正常的,你应该承认三种人都存在。

——————————————————————————

说到这里,朋友们可能会指出存在第四种人:

他的勤奋程度、成绩本来还过得去,之前别的爱好(譬如说游戏)没有让他陷进去,但是看漫画让他一见钟情、不能自拔,他陷进去了。看漫画与搞学习形成了特别明显的替代关系,成绩明显下降。

因为每一个爱好都有可能让当事人“陷进去”、“不可自拔”、“与搞学习形成了特别明显的替代关系”,那么就不能对游戏污名化。如果一定要污名化,那要对看漫画、看小说、打篮球。。都污名化。

如果你良心还没有黑掉、脑子是正常的,你应该承认第四种人存在。

其实还有第五种人——爱好违法犯罪的东西,譬如吸毒。

————————————————————————

逻辑推演到这里,其实就剩下一个问题了:

如果把游戏、看漫画、打台球、看小说等诸多合乎法律和道德的爱好(敲黑板:合乎法律和道德的爱好)一字排开,游戏导致的“陷进去”的人多还是看小说等爱好导致的“陷进去”的人多?游戏的成瘾性强还是小说的成瘾性强?老师和父母主观认定是游戏,就这么简单。这个主观认定对不对呢?我暂时不下判断


——————————————————————————

我还要说几句公道话:

一、第一种人(即打游戏也没耽误正事的人)不要凡尔赛,你说那么多,我们都知道你很聪明。第一种人要正视数量庞大的第三种人的存在,同时社会也必须承认一部分(不是所有)游戏玩家并没有耽误学业和事业。

二、第二种人的父母,不应该让游戏去背锅,最大的锅也许就是父母自身。

三、第三种第四种人的父母对让子女“陷进去”的爱好(也许是游戏也许是别的)有恨意,很正常。换了是你,你也有恨意。

四、在合乎道德与法律的诸多爱好中,游戏的成瘾性是不是格外高一等,难道不是留给心理学、教育学专家来回答的么?你急于给游戏扣屎盆子或者急于给游戏洗白,都丧失了求真的风范。

————————————————

最后出一道题,当90后的儿子女儿上初中了。在中国针对小学生初中生办游戏培训班有市场么?就是你付费,老师教你的儿女打游戏打得好一些。

为什么同样是业余爱好,篮球、武术、围棋可以办班收费?为儿女的游戏培训付费就比较难(业余的,职业培训不算)。

赞同:222创建时间:2021-10-20
评论:35最后更新: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