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来跟知乎主流舆论唱反调了。
首先,从“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个话题讲起。为何过去农村出高考大牛的比例较高,现在比例较低,我来讲一个原因(注意,是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原因。为了防抬杠,我是不得不严谨呀):
1950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做过水利工程,极度辛苦,而且还有人牺牲。1970年代出生的农村人下田劳动过,很辛苦。21世纪的农村留守儿童双休日疯玩,留守儿童自己不辛苦,留守儿童也看不见父母的辛苦。(这里的辛苦特指劳动的苦,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算)
处于社会相对底层的家庭,若儿童本人不吃苦,而且儿童没有看见父母吃苦,会形成很负面的影响。
小地方老一辈的教师激励农村学生有一个杀手锏“你这么懒,想想你父母的苦。”,然后他的眼泪刷的就流出来,玩命准备高考,在物质处于劣势的前提下靠精神意志硬是考出牛逼的成绩。这一招,现在已经无效了,因为现在的农村孩子他从小就没看见父母的苦,而且父母往往也不说。
目前,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用人单位的领导,已经不觉得来自农村的子弟格外比来自城市的子弟更愿意劳动了。
~~~~~~~~~~~~~~~~~~~~~~~~~~~~~~
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少用嘴巴叫苦,但是,让子女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苦。譬如说,农民工父母可以安排子女去工厂体验式做工半个月;在市场卖菜的父母可以要求子女暑假跟自己卖菜半个月;在写字楼工作的父母也可以让子女看看晚上九点还在加班的人;搞科研的父母可以让子女看看周末还在实验室搬砖的研究生。。。。。。。。
肯给子女花钱与让子女知道自己的苦,并不矛盾。不要对子女遮蔽真相,尤其不要对年纪大(如十五岁以后)的子女遮蔽真相。父母若真的很辛苦,就应该让子女刻骨铭心的知道父母的辛苦。这不是抱怨,这是传递真相。不向子女传递真相的父母,是失职的。
~~~~~~~~~~~~~~~~~~~~~~~~~~~~~~~~
有一个答案说父母不说辛苦子女也知道,所以父母不必再说。不好意思,这个答案错得离谱。我亲眼在某所超级有名、学风宽松的高中的论坛上看到该校中学生讨论是自己苦还是父母苦,这所学风很松的高中的学生一边倒觉得自己比父母苦多了。真相其实是相反的。
该高中的学生天资高,认知错误不会造成极大的恶果。如果是天资一般的孩子觉得自己比父母苦多了,就会造成不良后果。这个后果,已经在本答案第一部分提到了。
~~~~~~~~~~~~~~~~~~~~~~~~~~~
北京大学饶毅教授的父亲是怎么干的?他父亲一有空就看生理及医学类的英文文献,而且要求子女在自己看英文文献的时候搞学习。所以,饶毅及其兄弟姐妹都有出息。如果饶毅的父亲对子女遮蔽读书人的苦,告诉他们知识分子不苦,那就很可能教育不出这么好的子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