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局限性有哪些?

优点是心灵鸡汤相对少,起码比豆瓣少,豆瓣很多纯心灵鸡汤被追捧的。知乎这种情况相对少一些。

局限性之一是大家在一些特定问题上(如感情与性的话题)还是喜欢心灵鸡汤,在这类话题下,最高票的答案还是讲故事或者宣泄情绪的,偶尔有人引用点干货却没很多人点赞。涉及到相对私密领域的话题,大家(含很多高智商高学历的人)还是沦落到寻求自己的价值观被认同、被推广而无视事实,甚至是成为特定价值观的打手。

当然,这种现象我可以理解。一个人在公共议题(如经济)上被否定的痛苦程度远远小于在私密议题上被否定的痛苦程度,因为后者往往意味着对自己个人生活经历的否定,一般人是受不了这个否定的。既然受不了这个否定,就干脆自我催眠自己的价值观是真理算了。

我见过知乎不少人涉及某些议题有较强的科学精神,用逻辑来论证,甚至到处找例证找数据。涉及另一些问题就开始直接下结论,拒绝对立立场的逻辑、例证、数据,硬是可以在自己一方论据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昧良心营造出一种自己立场是真理的气氛。

我举个例子,有人说因为他本人虽然婚前很性乱但是婚后对老婆很好,所以能够得出一个普适性的观点——婚前乱搞、婚后反而更能安静的守着老婆。很遗憾,这个观点在大范围的统计学意义上是错的,真相是恰好相反。类似的狗屁观点,在知乎上被点赞特别多。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问题是“有多个前任的人是不是信用很低?”,排名第一的答案非常有文艺范儿“她是个纯情的荡女,对待每段感情都如初恋”,而该问题下真正的学心理学的人的观点反而是“The best predictor of future behavior is the past behavior。”

文艺范儿VS科学精神,文艺还是击败了科学。


————————————————————————————


郑重声明,我说的知乎的所谓局限,其实是人性的局限,与网站本身无关。人心中最大的一个魔障之一就是一定要把自己干过的事情极力合理化、极力粉饰,不让别人看轻自己。魔障一出,求真的精神就没了。

赞同:191创建时间:2015-05-02
评论:14最后更新:201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