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要算总量,有人说要算人均。我说既要算总量也要算人均(以人均为主,兼顾一点总量)
我有一个很主观的对比国家发达程度的指标(注意:是主观,不是客观)
一、该国企业里五千名最顶尖的创新型工程师的成就总和(成果必须在本土做出)。权重占百分之三十。
二、该国家境最差的百分之二十的未成年人的人均消费(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权重占百分之三十。
三、该国学术界五十名最顶尖的科学家(纯理科,不算工科)的成就总和(成果必须在本土做出)。权重占百分之二十。
四、该国文化层次最高的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在高雅文学艺术上(如看严肃小说、看画展、听古典音乐等)投入的人均时间。权重占百分之二十。
————————
不需要严谨的计算,你自己把中国与各大发达国家进行模糊的对比就知道了。
尤其是留学生,你把中国大陆与你留学所在国(或地区)对比就行了。
同理,你可用我的方法模糊比较中国各省发达程度(假设山东籍的顶级科学家在北京高校工作,成果算北京的;假设湖南籍的顶级工程师在广东企业工作,成果算广东的)
————————
我还是倾向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就算是发达国家,发达程度在诸多发达国家中相当靠后。
我们可以把大陆与台湾比,大陆也许在第一、三项赢过台湾一些(但是赢得不悬殊),但是大陆在第二、四项落后台湾太多。所以,台湾是比大陆更发达的经济体。
而沙特不是发达国家,因为沙特的第一、三项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