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回答一下。
剔除掉职业数学学者与职业哲学学者,只谈一般的修过数学课与哲学课的人。譬如说,小明就读于某名校电子系,已经学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必修课,他还选修了数学建模课程。喜欢思辨的小明在通识课中选修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佛学概论、XX教神学。。。。。
上述提到的课程,小明都认真学习而且成绩优秀。
——————————————————————
小明会发现——哲学(含宗教里的哲学成分)经常换大框架。一本哲学史教材,第10页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在第50页就被质疑了。
在工科本科生这个水平,数学课本是不可能提醒你“本书的假设、框架有问题,你要不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你能看明白教材并顺利刷题就不错了。
数学是定量分析、更严谨、更细密、理论根基更扎实,哲学胜在更高屋建瓴、更广阔宏大、更有质疑与反思精神(此结论对于绝大部分的大学在读生及大学毕业生是合适的)。
——————————————————
建议理工科学生读一下哲学,不要觉得数学可以在思维层次上藐视别的学科,没这回事。
当然,也建议文科类(指文史哲法等不必修数学的专业)背景的人学一下数学,不学数学会带来思维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