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靠前的答案的作者都是职业的,本人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说一下业余爱好者的心声。
————————————————————
先以数学为例,非职业数学家学数学是围绕别的目的进行的。当你翻开一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时候,里面有很多例子是对社会的认知;当你翻开一本其他分支的数学教材的时候,里面很可能没啥对社会的认知。所以,如果一个人念数学的动机并没有纯洁到“为了数学而数学”,而是指望念完数学后增加自己对人性与社会的洞察力,那么此人应该研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而不是数论、微分几何等分支。
你如果逼我在二流的概率论教材与一流的微分几何教材里二选一去钻研,我肯定选前者。
——————————————————————
哲学爱好者里纯洁到“为了哲学而哲学”的并不占主流,其中一大半的动机是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世界观或人生观或价值观)。
你如果逼我在邓晓芒与某些发表过国际级顶级刊物的青年哲学家之间选,我还是看邓晓芒好了。邓公写的东西,确实冲击三观。业余的哲学爱好者恰恰不要太关注专业人士对前沿的介绍。
——————————————————
业余爱好者还应该追求“大而全”的哲学。举个例子,哲学著作A,国际三流著作,但是看了帮助你提升对世界、人生的整体的思考,其中的道理你可以迁移到分析政治、两性、父子关系。。。。。。哲学著作B,国际一流著作,但是针对一个很细小的领域,与“三观”几乎没关系。你作为业余爱好者应该选A而不是B。
有人揶揄业余哲学爱好者言必称康德、黑格尔等几个欧陆哲学大家,然后就是追捧他们在中国的阐释者。其实,业余爱好者走这一条路恰恰是对的,业余爱好者本来就应该把精力放在这种包罗万象的哲学大家及其阐释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