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谈恋爱,也可以不谈恋爱。
但是不谈恋爱的人一定要有一颗八卦的心,观察、体会、分析周围情侣的相处、分分合合,乃至各种洒狗血的事情。借别人的经历来剖析人性、洞察人性,未来不害人也不被害。
男女两性关系中既可以体现人性中至纯至善至真的一面,也可以体现人性中至邪至恶至伪的一面。有些恋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有些恋爱是人世间最丑恶的事情。所以恋爱是必修课,一定要修,不要不当一回事,多观察。
最坏的情况就是本人不上阵恋爱,也不去分析他人的恋爱,毕业的时候还是很傻很天真。
————————————————————————
对于两性关系,你肯定有你自己的道德底线、价值观等等。如果你观察他人谈恋爱的细节,发现周围的人关于恋爱与性的道德基本上不比你更低,你可以放心了。如果你发现周围很多人关于这方面的道德底线比你低,那你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寻找破解之道。
若你的道德比别人高,你的洞察力就必须很敏锐,千万别相信好人在爱情婚姻中必然吸引到另一个好人这种心灵鸡汤。你应该首先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对于恋爱与性的价值观与你不一样,然后要思索未来如何巧妙的识别出三观与你不一样的人,并且避免与这些人恋爱、结婚。
比如说,好几个回答都说应该是为了真爱才谈恋爱,而不是为了排遣寂寞而恋爱。假设你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导致大学宁缺毋滥而不随便谈恋爱,你毕业后找对象,是不是考虑排斥掉那种一寂寞就随便恋爱的异性?你的大学因为坚持高标准而单身了四年,应该不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个当年在大学里很随便就恋爱的人吧?
————————————————————
以上回答有一个嫌疑,似乎是在教唆大家猜忌心重,不够宽容。所以下面我要谈一下我对“宽容”这个词的理解。
宽容首先是对公共领域来说的,即不因为一个人在私领域的价值观或者行为与你不一样,你就在公共领域给他设置障碍。
我举个例子,一个人是某单位的领导。他或者她不应该单纯因为一个人私生活开放就拒绝录取他当员工。但是该领导绝对有权利拒绝这种人进入自己的私生活,成为自己的恋人或者配偶。
一个人在私生活的领域是否宽容,是他自己的事,尤其是那种自我要求很严的人,当然有资格在私人领域寻找同类、排斥异己。当然,如果是自身道德修养深厚的人,他用温厚的言辞劝说他人在私领域也很宽容,这种劝说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网络上有些暴民是这么干的,如果一个人打算在私领域执行不宽容措施,这些暴民就开始极尽尖酸刻薄之能事讥讽,甚至骂人。我对于用不温厚的语言宣传在私领域要宽容的人 ,质疑他们动机不纯。一个谈不上用严苛道德要求自己的人,拼命骂别人在私领域不宽容,这是什么逻辑?
所谓生活自由的气氛,最好是甲可以自由安排他自己的私生活,然后乙也可以在自己的私生活中默默地(而非闹得尽人皆知)抵制甲的进入,然后德高望重的丙可以用温厚的态度调解调解。如果甲说他有权如何如何而且别人不许计较,然后并不德高望重的丙还用激烈的语言要求大家宽容甲、说不宽容就是小肚鸡肠就是人格缺陷,这个气氛就不太好了。
如果自由是让更不庸俗的人被更庸俗的人欺骗、是让更不庸俗的人受到舆论压力而不得不包容更庸俗的人,结局就是全社会一起沦落,更不庸俗的人在长期演化中将大幅减少。比如说,一个坚持真爱才是恋爱的唯一理由的人,因舆论压迫与一个仅仅是因为寂寞就谈过若干次恋爱的人结婚,这个人几乎肯定会默许甚至教唆自己的儿子可以仅仅因为寂寞而恋爱,这样就导致社会又多了一个那种明明不爱却假装对女孩说“我爱你”的男孩出现。
如果自由是那种不同价值观的人各干各的、泾渭比较分明的自由,自由才不会逼迫全社会一起庸俗化,这才是真自由。所以,一是呼吁大家不要骗人,二是呼吁大家不要被骗,三是呼吁不要在私人领域太强调“包容”这个价值观。
————————————————
愿广大谈恋爱与不谈恋爱的大学生们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我一个很朴素的愿望,所以就有了这个有点古怪的回答。感情的事情,没有公权力帮你出头来维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局面,只能靠你自己多观察、多分析了。
——————————————————————
我再跟诸位分享一下我个人定义的性自由,在私有制、家庭制度都存在的今天,在婚姻是一种契约的今天,性自由包括三个重要内核,缺一不可:
1、对自己身体的主控权。
一个人(尤其是没有固定性伴侣的人)有权自由决定自己的性生活,社会不得因为这个人的所谓的“前卫”而在公共领域给他/她设置障碍,导致他/她在公共领域的发展受到拖累。
2、在私人领域的排斥权。
任何人有权利在恋爱婚姻中因为对象的经历或者价值观不合自己的想法,而请他/她离开。
3、不在婚姻契约中搞重大欺诈。
既然敢做,就要敢当。不要明明是甲类人,人家要找乙类人,甲类人偏偏凑上去,这就有些不要脸了。
上述1、2、3共同构成性自由的有机内核,使得性观念不同的人群互相给对方留活路。上述三条违背任意一条,那就是其中一类人企图欺负不同类的人。
凡是一个人宣扬性自由的时候,只提第1条而不承认第2、3条,那就是他要好处占尽,他要自己有自由而让价值观不同的人丧失自由,这是虚假的自由主义者,正如我们不能把一个肆意妄为,希望地球围着他/她转的人称为自由主义者。真自由主义者其实就是一个愿意平衡各方空间与利益的人。
真实的恋爱不是纯情韩剧中的“发乎情止乎礼”,而是有极高的可能性涉及到性生活,所以我建议恋爱的大学生尽量理性的想一想:什么是真正的性自由?你做好了拥抱真正的性自由的准备么?
经历过恋爱与性的大学生,应该依旧自信、坦诚。可惜有一部分人经历过恋爱与性,就开始拥护我前面说的性自由三核心的第1条,拒绝承认第2、3条了,这就是道德上的沦丧(道德上不沦丧的人记得最好是识别并排斥沦丧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根据老子的哲学,在人人都很淳朴善良的社会,我这种道德色彩浓厚的文章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存在。
人们被迫去讨论道德问题,恰恰是因为人们的行为不符合天道。是先存在很多无耻之徒骗人的行为,然后才有人呼吁行骗者多点良知、被骗者多长心眼,因果关系要搞清楚。
仅仅就一个知乎,我可以搜集出不少的言论或明或暗的主张他就是要欺骗未来的配偶,谁反对他谁就是心胸狭隘或者迂腐或者很不堪或者很偏激。我本来可以把这些言论列在这里,但是这样等于把别人示众了,很不妥,所以就不列了。总而言之,中国确实有不少人(含大学生)心目中所谓的“性自由”是默认自己拥有行骗权的。(行骗权与隐私权有区别的,不要被人忽悠了)
有很多人的人生是这么过的:
1、他有欲望,所以他要恋爱。
2、他有欲望,所以他要上床。
3、他有欲望,所以他要分手再找一个异性。
4、他有欲望,所以他要约炮。
5、他要结婚,他有欲望找一个老实纯良贤惠的女生。他为了欲望达成,以前的事情自然不能对未婚妻说。
6、结婚后,他有欲望,找个小三。自然也不能告诉妻子。
7、他有欲望。。。
8、他有欲望。。。
。。。。。。。。。。。。。。。
总而言之,某些人打出自由主义的旗号就是八个字“他有欲望,他要满足”。谁敢批判他或者呼吁别人抵制他,谁就是“偏激”或者“道德帝”。。。
伪自由主义者最喜欢谈自由、宽容、行骗权(他们把行骗权打扮成隐私权),潜台词无非就是“我先自由,然后请你宽容”或者“我先自由,然后骗你没商量”
真正的自由主义是“我有欲望、我要满足”+“我考虑到对方也有重大目的想实现,我要适当考虑对方的重大目的”。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是“我有做某事的自由,但是我已经做好准备可能因为这件事被人嫌弃。但是我就是有底气,我做我的,不怕你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