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对话里有攻击性,男性害怕跟女性对话争吵。中年夫妻关系常见女焦虑男回避、女追男逃的关系,然后男性打游戏/钓鱼/坐在车里发呆/主动996。”
以上是一位网名叫做“裸猿”的朋友给我的留言。
————————————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我阐述如下:
夫妻双方并不动手打人,但其中一方非常有攻击性,敢于吵架、善于吵架。而另一方非常害怕家里有人持续拉高声调讲话,选择隐忍、息事宁人。
除了“吵架”,还有很多冲突的方式,譬如说摔东西、跟对方的父母吵架。有些夫妻是女方(或男方)敢于跟丈夫的父母吵架,但是丈夫(或妻子)不敢或者不愿意以同样的理由(注意:以同样的理由)跟妻子(或丈夫)的父母吵架。
——————————————
单纯强调不得放开手脚打人,封印的是男性的能力。如果一对夫妇,都严格恪守不得打人的道德规范,但是其中一个不怕吵架而另一个怕吵架,怕吵架的那一个其实也被欺辱了一辈子。
——————————————
现代男性在这个问题上远不如自己的男性祖先有智慧。
现代男性用“我不打老婆”换取“我老婆不打我”,其实是亏大了。
正确的做法是男性用“我对老婆温良恭俭让”换取“我老婆对我温良恭俭让”。这才是对男女双方的同等呵护。
古代及其近现代的旧社会有海量的鄙视人们(含女性)嘴碎、脾气不好的道德规范,新中国的舆论场似乎慢慢丢弃了,就剩下“男人打老婆是人渣”的道德规范。
————————————
不仅仅如此。
如果你是一个小男孩的父母,你愿意培养你儿子不怕吵架、善于吵架、嘴碎的特点么?你肯定不愿意吧。
但如果你未来的儿媳妇不怕吵架、善于吵架、嘴碎,你、你的老伴、你儿子就亏大了。
怎么办?男性不要再强调什么“打老婆是垃圾”这个道德规范,而是要在网上鼓吹婚恋关系就必须温良恭俭让,还要密切注意女孩家长是否培养女孩的温良恭俭让。如果大环境不尽如人意,恐怕男孩的父母也要教育儿子不要怕吵架、敢于对付嘴碎的伴侣。
——————————————
1949年以后的“进步主义述事”强调了反家暴,但是不强调儒家的温良恭俭让,就给了不善于打人但善于嘴碎的某一个性别可乘之机。
未来我方阵营会研究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打击嘴碎的女人(当然,也欢迎对方阵营研究如何打击嘴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