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搞科研的,但是对于学问的探求有一点兴趣。既然被邀请,就硬着头皮回答一下。为了说理更清晰,我会有很多假设。
假设甲乙二人天资一样且不是顶级、专业素养一样(比如说都是某大学博士毕业)、每天花在学问上的时间一样(都很勤奋)。。。。。。。他们的区别是:甲思考本专业中最本源的几个问题,乙要赶紧多出大家看得见的成果。
十几年之后结局可能是这样的(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甲对若干个很本源的问题了解很透彻,但是没有做出新的成果。乙有很多新成果,但是对于很本质的问题了解不如甲透彻深刻。甲没有什么成果,但是你与他聊天,感觉其思想很深邃;乙成果很多,但是你与之聊天感觉他有些肤浅。
狐狸知道很多事,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资质很平庸的人搞职业学术而且很急于炮制论文,势必放弃往刺猬那个方向努力,改为当狐狸。
假设你对一门学问好奇心极强但天赋比较差,你的收入与这一门学问无关,你愿意当甲还是乙?你多半愿意当甲。如果你一生的薪水、房子都建立在这一门学问上,你有相当大的可能当乙。
如果诸位在大学念书时遇到过那种讲课、聊天都没劲,看他的论文也没劲的学者(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那他就是我说的乙。
————————————————————
以上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下面直接回答问题。
我认为在大问题上的关键突破还是极少数人的游戏,学术体制对资质一般的入行者的求知的伤害比较深,但是对极小一撮天才的伤害未必那么深(伤害肯定有,但是不太严重),真正天赋异禀的人还是可以在现有体制下思考深刻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