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神童」长大后反而不那么优秀?

先下“定义”,我把“神童“的”神“定义为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抽象知识的能力。不赞同此定义的人,可以离开此答案。


一个学习能力处于百分之五(指一百人中的前五名、一万人中的第五百名)三岁小孩子在同龄人中会显得比较有灵气,譬如说:口齿伶俐、会认上百个汉字、会蹦几个英语单词。。。。。。让成年人觉得有一点小小的惊艳!


学习能力在百分之五这个档次的人在成年后往往是一个普通(而不是优秀)的脑力劳动者,譬如说一所非重点高中的教学水平一般的老师、一个并不大的软件公司的写代码能力有点水的程序员、一个基层政府的公务员(非领导)。你会觉得这种成年人的学习能力令人惊艳么?当然不会。你跟他们吃饭聊天聊一天,你也不会觉得他们的学习能力惊艳。


我们对幼儿、儿童的标准太低,对成年人标准太苛刻了,根本就没有用同样的尺度去量。


————————————————————————

除了上面讲的道理,还有一个关键——大家不会要求儿童有钱或有权,但是会对成年人有权、钱的要求。


举个例子,有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五千分之一(五千个人里他第一)。这个级别的儿童会展现出极大的灵气(譬如说小学二年级就熟悉四大名著的每一章的情节),会让绝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很惊艳,大家纷纷预测此人长大了会很不简单!

他长大了,学习能力保持在五千里挑一不变,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冷门专业,毕业后有了一份稳定但是钱不多的专业,在北京市租房子住,暂时没有女朋友。


当你用成年人要有钱、权的眼光去看他的时候,你会觉得当年那个灵气逼人的小孩子居然在北京市无房无车无女友、混得太差了。其实人家五千里挑一的学习能力没变!


(以全体同龄人为基数的)学习能力五千里挑一,有时候只能转化为(以全体同龄人为基数的)赚钱能力的五十里挑一,甚至(以全体同龄人为基数的)五里挑一,甚至是可怜兮兮的北京市职工人均薪酬。

赞同:167创建时间:2020-08-13
评论:26最后更新: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