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提问的主流答案肯定是强调天赋不重要,也有不少功成名就的大学者极力强调自己天赋平平。
我善意的提醒一下,用“平庸”或者“智力平平”这一类词语来描述自己要看使用者所在环境。比如说,一个人声称自己仅仅是人类平均智商,但是也做出了国际级水准的科研成果。他嘴巴里的“人类平均智商”,真实含义是“985院校平均智商”,“他们那个课题小组的平均智商”,甚至是“清华大学学生平均智商”。
我从来就不相信一个人在某领域的天赋是人类平均水准,但是却有国际级的成就。后天训练很重要,但是有局限性(反过来,你也可以说天赋很重要,但是有局限性)。
————————————
为上面那些主流答案点赞的人,若自己成就高,那就是在自谦。若成就低,那有自我安慰的成分——自己没成就不是天赋低,都怪父母老师没培养好。
切记,牛人声称自己天资平平,是指他与他周围的小伙伴对比天资平平。但是,他周围的小伙伴已经远远超过人类平均天资了。(高票答案作者就读于耶鲁,答案末尾感谢耶鲁与斯坦福的小伙伴,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
高票答案说“我的观点是,一个人的学术能力主要由后天训练决定”,我只能对这种观点“呵呵”一下,大家听说过“生源”这个词么?这些牛逼的学术机构招生的时候会筛选人的,筛选完之后开始所谓的“后天训练”。。。依次类推,高考最牛逼的高中招生会筛牛逼的初中毕业生。
高票答案还说,“人们通常认为的“学术天赋”往往是早期训练的结果”,问题就来了。请问这个“早期训练”怎么搞?有可操作性的很细致的办法么?能写出来供家长、中小学老师、本科老师参考么?。。。如果写不出来,那这个“早期训练”论就有五六分信口开河的味道。
真相是,人类社会明明是一路筛选出优才进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重点研究所。。。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机制固然重视后天培养,但是其实暗中也是一个筛选机制,这种筛选虽然不是天赋测试,但是筛选考试的结果与天赋有较强的相关性。高票答案的结论,是虚空的,是没有现实依据的,没有哪个国家的现实操作与高票答案的结论相吻合。
————————————————————————
王之鑫,耶鲁大学应用物理系 博士生

New Haven, CT, USA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Research Assistant at …
耶鲁大学 (Yale U…Ph.D. Student in…
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 Yale Quantum Institute, Yale University (耶鲁大学应用物理系、耶鲁量子研究所 博士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提问:
科学研究中「天赋」和「后天训练」哪个更重要?
回答:
科学研究中「天赋」和「后天训练」哪个更重要?
果然不出我所料,高票答案作者所处的环境是清华大学与耶鲁大学,他的“天赋不重要”可能是指——在清华大学、耶鲁大学这种圈子里,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勤奋与后天训练了,不要质疑自己天赋不足以搞科研了。
自问自答者王之鑫还是当年全国中学生物理联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他一边竞赛一边准备高考,最终取得新疆理科第二名的佳绩。
清华新生王之鑫:“我是不折不扣的强者”(图)_新浪教育盲目点赞的人,如果你没有跻身于这个一流的圈子,醒醒吧,别被提问者自问自答忽悠了(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