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哲学家很少?

提问者的提问是什么意思?

一、如果他是要说古往今来女性的成就少,那么“生孩子”、“受教育权”的理由是成立的。

二、如果他是要说相对于其它职业从业人员女性比例来说、学者中的女性比例尤其少,那么我们可以探索社会是不是更加不喜欢女性读博士。

三、如果他说的是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女学者,哲学领域的女学者比例更低。那么,前面两条中提到的理由就全部不成立了。

—————————————————

“女人要生孩子、带孩子,很辛苦”,是一个客观事实,也可以部分解释女性职业成就低于男性。这是不容否认,否认这一点是千不该万不该的。

但是,女性与男性的妇女之友切记,不要滥用这一条。


——————————————————

请大家随机性挑选几所研究型综合大学,对比几个系(含哲学系)的女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如果哲学系比例与其它系差不多,那么女哲学家少的原因就基本等同于女学者少的原因。如果哲学系比例明显比某些系低,那么女哲学家少的原因就包括但不局限于女学者少的原因。

众所周知,同样是读博士、当研究员(老师)。生物、化学、基础医学等专业,比哲学更不利于女性生孩子、带孩子。

于是,我粗略对比了中山大学历史系(与哲学同属“人文学科”)、中山大学生物系、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女老师占全体老师的比例。中山大学哲学系四位讲师全部是男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四位讲师是三女一男。

以上仅仅是一个极其粗略的对比,我欢迎有心人去更大规模地上网研究哲学系女老师的比例是不是真的格外低。


————————————————————

假设(假设而已)全国乃至全球都是哲学系女老师比例显著低于生物系、化学系,那“生孩子、带孩子”的理由就被严重削弱了,毕竟生、化专业的自由支配时间比哲学专业少太多了而且与有毒物品接触。

——————————————————

我建议我的男读者考虑女性生孩子、带孩子给职场竞争(注意:是广义的职场,不是单指哲学研究)带来的不利,不要为了打击女权而否认这一项客观事实。

我更建议我的女读者深切认知到女性的确很可能更不喜欢哲学,不能凡事全部推给婚姻、生育、受教育权。过分强调女性婚姻与生育的劣势,无助于到达更深层的真相。知乎未婚人士,难道不是男的讨论哲学多得多么?


最后提倡广大女性多读哲学、多与男同胞探讨哲学,哲学当饭吃很难很难,当业余爱好是很值得的。

赞同:967创建时间:2020-04-27
评论:187最后更新: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