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不死,中国就无法真正进入现代化」这句话有没有合理性?

很多答案从“思想”的层面切入,我就不重复了。

我建议从“组织”的层面切入,很多思想的传播是需要依附于组织的。当儒家不再是官学、小家庭兴起而大家族式微、人口流动性极强,儒家在组织层面就死了。

有的答案提到宗教,我提醒一下,宗教组织是超越血缘的,是可以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浮萍一样的人在大城市重新相聚的。

说回大家喜闻乐见的男女关系。有让未婚的男性的儒家信奉者与未婚的女性的儒家信奉者见面的聚会而且常态化么?有让未婚的男性的某教信奉者与未婚的女性的某教信奉者见面的聚会而且常态化么?一对比就啥都明白了。

——————————————————

对了,大家翻一翻那些说儒家没死的答案,看看男女比例。若男女比例过度失调,本身就是儒家在组织层面死亡的信号。

你从排序第一的答案点下来,答题者都显示为男性。因为儒家在组织层面已经死了,所以就剩下一堆男性爱好者(我自己勉强也算一个爱好者吧)在折腾。


————————————————

也许是因为儒家(在组织层面)死了,中国进入了现代化;也许是因为中国进入了现代化,所以儒家(在组织层面)死了。总之,儒家(在组织层面)已经死了,其它的答案在我看来都没抓到关键。

儒家是不依赖宣传善恶有报讲道德伦理,这一套学说没有组织就没戏,只能说服个别哲学爱好者。

赞同:188创建时间:2020-07-05
评论:169最后更新:20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