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问的是 “私生活放纵在经济学中是理性的选择吗?”。如果我没有猜错,提问人是企图搞清楚放纵是否对当事人个人有利。高票答案说 “当然了,由于他的英勇出轨,他被迫分担了一部分社会的风险,所以对他自己而言是不利的。 ”
——————————————————————————
私生活放纵的好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但是切记这个好处的强烈程度对每个人不一样。举个例子,对于重度吃货而言,吃不同的美食是人生第一号乐趣,没有不同美食的人生不如去死;对于非吃货而言,偶尔去餐馆打打牙祭就可以了,其人生第一乐趣在其他方面;对于极个别人(如宋代的王安石),随便吃点啥都可以。
再举一个例子,受过教育的人都不排斥看书。但是书籍带给不同的人的乐趣的强烈程度不一样。有的人一生去书店N次,做梦也是去逛书店。
性放纵带给自己的乐趣的强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成为一个性放纵的人。
除此之外,放纵的名声是否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也很重要。海峡对岸的马英九因为早就立志从政,所以人家没有绯闻,硬是没有犯“天下男人都有的错”。
还有,周围社会风气也会影响人。南美人在性这个问题上就是比东亚人放纵。如果周围人都拘谨,你作为个体的放纵会遇到很多阻力;如果周围的人都嘻嘻哈哈无所谓,你也可以放纵一把。
最后,宗教信仰或道德情怀也会有影响。宗教或者道德是会给人带来快乐的,如果一个人宗教情怀很重或者天性亲近一些道德准则,他会选择保守。
——————————————————————————————
总结:当一个男人(或女人)考虑自己是否成为一个放纵的人,他(她)要考虑至少四个因素:
1、性、性的多样化带给他的乐趣的强烈程度。
2、放纵的事实是否容易泄露并传播开;如果传播开的话,放纵的名声会给自己的带来哪些世俗的负面影响。
3、周围的社会风气如何。
4、自己有无特殊的宗教情怀或道德审美。
这四个因素基本决定了这个人选择放纵的效用是多少。当一个人选择了放纵,从事后来看也许不值得,但是当时他(她)会觉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