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业基于理性决策,偏好雇佣男性,是否是对女性的歧视?

假设一男一女的工作能力、潜质相当,以下阐述依据这个假设展开:

由于中国大部分家庭默认“男强女弱”的格局,所以男性承担一半多一些的经济压力。老婆埋怨丈夫不够上进恐怕比丈夫埋怨老婆不够上进(这里的“上进”特指升职加薪之类的)要多得多。若录用一名男员工,他的老婆可能在家里鞭策他;若录用一名女员工,搞不好她的丈夫在家里说“不要太努力了,实在不行辞职回家歇歇。”

除此之外,岳父岳母嫌弃准女婿或女婿不会赚钱的概率还是比公公婆婆嫌弃准儿媳或儿媳不会赚钱要大一些。

总而言之,整个社会都在给男性更多鞭策与压力。连不拜金的好女孩都说男友现在穷不要紧,上进即可,这个对“上进”的期待,就是给他鞭策(注意:这已经是不拜金的好女孩子了)


在能力、潜力相当的时候,企业的理性选择就是雇佣男员工而非女员工,因为男员工迫于社会压力更卖力的几率高,这不是对女性的歧视。

有很多女性知友说只要自己能力与男性相当,就应该享有同等的录取机会。但是,请问你一下,你结婚之后到底是你鞭策你老公升职加薪多一些还是你老公鞭策你升职加薪多一些?家庭内部以及家庭外部对男女两性的区别对待导致的激励强度不一样,决定了在男女工作能力相当的前提下雇佣那个男的更划算。


——————————————————————————

女性不要盲目抨击男性在求职时的优势,因为男性除了自己打拼别无退路,绝大部分男性是不可能通过婚姻来在另一半身上获得物质利益了,而女性有婚姻这个退路(就算你嫁给穷男人,你也可以鞭策他,社会不会指责你鞭策得不对)。我举个例子,公务员与公立小学教师的招考是性别歧视相对少的,男性的基层公务员多半是真穷,女性的基层公务员却不可随便小看,因为人家老公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公立小学也一样,男老师往往是真穷,女老师则不好说,要见过她老公之后才好判断。在这种单位,剔除掉领导不算,整体更富裕的是女员工而不是男员工。

男性相对于女性在求职时的那点优势,随着大家逐渐步入婚姻,就慢慢消失了。我见过不少这种例子:一个男性的学历、智商、吃苦精神比一个女性强,但是后者物质生活远超前者。

其实,如果硬性规定全社会所有人(含妻子)都不得鞭策男性比女性更上进,同时让企业录取、提拔员工实现男女平权(当然,在教育、家务上也是平等,同时在生育上给予女性额外补贴),我觉得绝大部分中国男性会举双手赞成(不信的话,在知乎开个提问做调查),而且我觉得赞成的男性会比女性还多。为什么说一些女性不赞成,因为习惯于鞭策男友/丈夫的女性太多了。

赞同:536创建时间:2016-08-07
评论:261最后更新:2016-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