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无处不在,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人类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为什么还是如此迷信?

很多 “习俗”(不是所有习俗)的存续或者废弃其实是“社会大势”背后的角力,但是因为变化比较缓慢(至少以“年”为单位)而且需要披上一层道德的外衣,就被称呼为“习俗”。

如果是关注我几年的老读者,就会秒懂。如果你是新读者的话,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一、最近五十年,中国社会的婆婆强势的习俗逐渐被废止。而且出现越来越多忍气吞声的婆婆。这背后是社会大势的改变。

二、在几十年前,譬如说改开刚开始的时候,中国还有家庭有好吃的先给长辈吃,长辈不给孙子吃无人敢说闲话。但今天不是如此,今天的风俗更加“爱幼”而不是“尊老”。这背后是社会大势的变化。

三、在几十年前,婚恋市场单亲家庭大扣分、有过恋爱经历(含性的那种)大扣分。今天,单亲家庭扣分的现像依然很普遍,有过恋爱经历(含性的那种)普遍不被扣分,我可以明确地说今天的中国大陆男方父母挑剔女方是单亲家庭远多于挑剔女方有恋爱经历(含性的那种)。这背后是社会大势的变化。


。。。。。。。。。。

—————————————————————————

庸人只知道这些是习俗的存续或者废止,而聪明人知道背后的大势。蠢货才会说因为是习俗所以要尊敬习俗,或者因为是习俗所以要反习俗。

我本人对于这些习俗的存续或者废止没有太大的感情波动,我是笑看背后的社会势力的较量。

——————————————————————————

经常有人问如何才能学会独立思考。我借这个答案给一个切入点:

你跟你父亲梳理一下他出生以后到今天的中国的社会习俗的变迁,你和你爸一起分析变迁背后的社会势力角力。(纵向的分析)

你对比中国与你相对熟悉的外国的习俗的不同,你分析背后的社会势力的不同。(横向的分析)。譬如说为啥中国男人在恋爱时企图搞AA的比例很低,既低于欧美,也低于日本。背后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中国男性获得亲密关系太难了,使得中国男人觉得花点餐费很值。(提醒一下,有些慈善数据比中国更好看的国家的男人也喜欢提AA,所以不要扯什么国男大气外国男小气)

蠢货会说“习俗就是习俗”,而聪明人会探索、分析习俗。

祝我的读者都当聪明人。

也许有些内容输出者希望自己的读者蠢,我是发自肺腑地希望自己的读者以及所有的中国人越来越精明睿智。

赞同:178创建时间:2023-01-17
评论:16最后更新: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