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问,本答主在知乎的“人设”是什么。我说,我在知乎的“人设”是——热衷于向理想主义者揭示残酷现实的理客中。
绝大多数本科经济学教材都会告诉阅读者一个道理——“社会应该是怎样”与“社会实际是怎样”,是有极大区别的,切切不可混淆。
举个例子,男女关系中的理想主义者必须清楚,“异性应该怎么样”与“异性实际怎么样”是两码事。
当你了解了人性与社会不那么温情脉脉甚至肮脏的一面之后,无论你是坚持继续当理想主义者还是往现实方向靠过去,都没有问题 。
—————————
还有一些理想主义者可能暗暗觉得既然他都理想主义了,所以上天要给他回报(譬如说,有人觉得自己从来不伤害异性的感情,所以上天必然赐给他有真感情的婚姻)。这种莫名其妙的信心,最好不要有。
用什么东西换得到什么东西,社会自有规律,请你去调查。
—————————
一部分理想主义者之所以被忽悠,是受到了理想主义文艺作品的误导。
譬如说,一部理想主义文艺作品中如果出现了一个善良的男角色与一个不善良的男角色,往往会安排那个善良的男角色得到真爱。于是,有些男性的理想主义者就开始意淫“善良”可以换取“真爱”(甚至是美女的真爱)。
再比如说,很多作家都喜欢描绘男人争名夺利而描绘女性温柔善良、与世无争的一面。很多男性被忽悠了,直到到面临现实的恋爱及婚姻才恍然大悟,原来男女一样贪婪。
——————————
最残酷的是,有些领域,你太理想主义等于负重前行。不但没有好报,还可能招致恶报。
举个例子,有些男青年觉得如果自己不能给女方婚姻,就不要恋爱,于是拖到很晚才恋爱。但是,他拖得很晚,别的男男女女可没闲着(想恋爱就恋爱、想上床就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