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术”,比拼的是洞察力,而不是复杂度。需要复杂就复杂,不需要复杂就不复杂。
举个例子,我在知乎的两性关系的发言都特简单易懂,易懂到压根不需要受高等教育也可以懂。但是,有很多人(含名校硕博)给我留言说我带给了他们新的看问题的视角。关键在于一个“新”字,难不难不重要。
譬如说,我关于风俗业的言论,确实是中国第一个这样讲的(更严谨地说,我确实没有看过类似的观点,也没有人跟我说之前有XXX系统讲过)。我提出之后,无人能驳倒,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留言表示被说服了。
—————————————————————
以“难不难”论英雄,那是理科做题家的思维。重点不在于难度大小,而在于那个人(指人文社科大学者)提出理论之前,你或者你父亲或者你祖父为啥不抢在前面提出同样的洞见?
——————————————————————
有些人拿到数学硕士甚至数学博士后去研究社科,他已经很熟悉复杂数学了,但他一辈子也就是个不入流的学者,这种例子多如牛毛。
数学好但是对人性和社会认识肤浅、天真的人,大家难道没有见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