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多元化与一元化的区别。
举个例子,北大这种学校,你可以跟同学说要当企业家,也可以跟同学说要当政界领袖,还可以说要当人权律师,更加可以说要当学者。甚至可以说你信某宗教,打算借助宗教看看彼岸世界。总而言之,对于“卓越”的定义多样化。北大毕业的企业家遇到了北大毕业的纯学者,前者会嘲笑后者穷么?我看不会(至少不会公开嘲笑)
当然,哪怕你没读大学,只要看书够多够好,也会多元化的。
不看书的人,价值观往往单一化。说白了,就是只承认钱、权,而且时常忍不住说出来。
~~~~~~~~~~~~
注意,读书多的人完全可以是一个很贪恋权、钱、美色的人。但是他贪恋这些东西的同时也会敬仰(最起码不公开嘲笑)不同维度上的成功者。
~~~~~~~~~~~~
再给你们举个例子,家境富裕但是执意要背叛自己阶级的人,譬如说明明是大地主却不趁机多玩女人,而是站到佃农一边闹革命的人。那问都不用问,他读书读多了(相对于同时代同地域的一般人)。文化低的地主,谁会背叛自己的阶级?
并不是说文化高的富人必然背叛自己阶级,而是说存在这个可能。
~~~~~~~~~~~
最后再举个例子,为啥是湖北新军而不是北洋新军起义推翻满清?因为前者的兵源有很多湖南、湖北的小知识分子,他们经常看反动报纸和书籍、有了一些与大清国官方不一样的思想。北洋新军是农民军,袁世凯给钱就听袁世凯的。
读书多的人并不比不读书的人更善良,但前者确实更容易被与权、钱无关的价值观俘获。譬如说看了民族主义的书就可能(仅仅是可能)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了佛经就可能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参悟,看了科学家传记就可能觉得人生意义在于探索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