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一个不相干的问题,即宗教信仰与科学、哲学的区别。
科学是不怕追问的,或者说在面对追问的时候是不会说车轱辘话的。假设北大物理系的几个学生坐在你的面前,你不断丢出物理学问题,他们就能不断给出物理学答案。当然,他们也可能说你丢出的问题他们暂时回答不了或者你的问题超越了物理学范畴。。。。。。总之,要么给出科学的答案要么承认没法回答。
哲学也一样,无非就是要么给一个(或若干个)答案 ,要么承认没法回答。
宗教信仰则不然,其中有大量经不起追问的细节。如果你执意逼问,就会得到荒谬的答案或者车轱辘话。信仰中的观点、命题并不是百分之一百都可以拿来思辨、验证的,信仰中必然有一定比例的观点是当事人“信”就完了,既然是“信”,就经不起局外人的拷问。或者说信徒的回答在局外人看来是胡搅蛮缠。
————————————————————
再谈另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即便是不信教的人群,也免不了有一点宗教情怀,做不到彻底灭绝宗教情怀。举个例子,我们会说烈士的“英灵”。请问,人牺牲了哪里有什么英灵?如果你正在缅怀岳飞岳爷爷,你说岳飞有灵,我突然冷漠地丢一句“你是无神论者,没有英灵这破玩意”。你会不会很生气?
无神论者往往无法彻底摆脱“永恒”、“永生”、“永垂不朽”这种情怀,这就是没有宗教信仰但有宗教情怀。
————————————————————
中国人的宗教情怀、对永生不灭的寄托,体现在“我要结婚、我要有后代(儿子最佳)”“我儿子也要结婚、他也要有后代(男丁最佳)”。。。。。。血脉代代相传就是一种永生不灭。
我虚拟一段对话大家看看。
甲:“你都已经是大城市人了,为啥还是隐隐约约想生儿子。”
乙:中国人都这样。(这一句话其实没有逻辑,回避了问题)
甲:你觉得你家重孙、玄孙会记得你么?而且,就算记得又如何?
乙:我还是想生儿子,我还是想姓氏、血脉延续下去。这本身就是意义。
。。。。。。。。。。。。。。。。。。
在我虚拟的这一段对话中,乙的态度其实不科学也不哲学,乙其实是在讲述自己的信仰,信仰的话语在局外人听起来就是胡搅蛮缠、车轱辘话。
凡是一个智商并不低的人开始胡搅蛮缠、翻来覆去说车轱辘话的时候,他就有一定的可能是在阐述他的信仰,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
中国人中明面上的宗教徒比例不算高,但至少在中老年人中间普遍信仰“我老王(老李、老张等)家要代代繁衍下去”教。
这不是宗教,但这是宗教情怀。所以你没法用逻辑打败之,就像你不可能用逻辑劝说信教的人不信。
家族代代繁衍其实就是给中国人一种虚拟的“永生不灭”感。
——————————————————————
中国女性好幸福,中国人的信仰缺了她们不行。这就是中国男方父母对儿子婚事的财力、劳力付出超过世界各国的原因之一。中国的父母在为信仰付费嘛!
其它答案解释了催婚,但无法解释为啥中国父母肯付出极高的成本逼儿子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