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中文网络世界(含知乎)两性关系领域有严谨出处的观点有哪些?

《进化心理学》D.M.巴斯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154

“当前的研究表明,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可程度是预测婚外性行为的最好指标,婚前拥有许多性伴侣的人比那些婚前几乎没有性伴侣的人更容易对配偶不忠”


1:Thornpson,A.P.(1983).Extramarital sex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19,1-22

2:Weiss,D.L,&Slosnerick,M.(1981).Altutudes toward sexual and

nonsexual involvements among a sample of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43,349-358


3、Projected Extramarital Sexual Involvement in Unmarried College Students

Author(s): Lee H. Bukstel, Gregory D. Roeder, Peter R. Kilmann, James Laughlin and Wayne M. Sotile Sour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Vol. 40, No. 2 (May, 1978), pp. 337-340

4、A Multivariate Model of the Determinants of Extramarital Sexual Permissiveness Author(s): Ira L. Reiss, Ronald E. Anderson and G. C. Sponaugle Sour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Vol. 42, No. 2 (May, 1980), pp. 395-411

5、Attitudes toward Sexual and Nonsexual Extramarital Involvements among a Sample of College Students Author(s): David L. Weis and Michael Slosnerick Sour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Vol. 43, No. 2 (May, 1981), pp. 349-358

6、Extramarital Sex: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uthor(s): Anthony P. Thompson Source: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Vol. 19, No. 1 (Feb., 1983), pp. 1-22


最新补充,《金赛性学报告》(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P357

“婚前有过的女人显然比没有过的女性,更倾向于接受婚外性交合”

“婚后易于接受非婚性交合的,正是婚前也易于接受的那些女人”

赞同:299创建时间:2019-09-10
评论:47最后更新:2019-09-10

两性智力相当。

社会建构对人后天有重要影响。

刻板印象严重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规则。

女性爱好被持续打压,得到了习得性无助。

赞同:15创建时间:2019-09-10
评论:0最后更新:2019-09-10

熠裟 真理面向所有人

过剩男性人口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现在没事干我就多加一点。我对中文网络的论文检索能力不强,所以说点外国系统的。

1.《经济学人》近期聚焦中国的光棍问题,性别失衡的后果相当严重,妇女被绑架,出售当新娘的犯罪会频发,嫖娼人数激增,性虐待,暴力和冲突将成为社会新常态。

2.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莉娜-埃德隆德通过研究发现,1988年至2004年,中国男女人口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暴力犯罪和偷窃的比例就会提高六至七个百分点。

3.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统计,2010年至2015年,中国新生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16:100。即便性别平等的观念早已成为社会共识,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惯性犹在。

4.法国人口学家季尔莫托估计,假如性别出生比例不变,按最坏的情况,2050年至2054年中国100名适婚女性对应的单身男性人数是186。即便出生比例迅速回归正常,到2030年,中国百名适婚女性也会对应160名单身男,达到性别比例失衡的危机顶点。到2070年,中国50岁男性将有超过21%是单身。

《经济学人》对于危机有四个可能原因:

1.自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由于偏好男婴,不少家庭选择堕胎,在农村尤为普遍,直接减少女婴数量,拉大男女人口数量差距。

2.由于普遍男性倾向于娶比其年轻的女性,所以人口出生率也会影响光棍人数。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出生率总体呈逐年降低趋势,从1987年的2.333%下降到2014年的1.237%。相比普通适婚男性的庞大数量,不断下降的出生率只会减少更年轻的适婚女性人数。

3.排队效应加剧光棍现象。排队的长度取决于多少人进场,多少人离开,排队者准备多长时间。在中国男多女少的婚配市场上,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男性被迫滞留,另一方面有新进场的适婚男性加入竞争,光棍群体犹如雪球越滚越大。

4.中国受过高等教育且有独立收入的女性越来越多,与日韩情况相似,这批人的平均结婚年龄会延迟,甚至选择不结婚。这种变化也导致了光棍数量的增加。

PS:大数据相关的专业所以手上资料数据很多,很多朋友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都是自己熬夜找资料做数据搞田野调查。调查本身无属性,只是陈述真相。以上所说想找就可以找到出处,想必人如果想知道真相还是要自己动手读下文章,把饭喂到嘴边,未免是对努力工作找寻结论的学者的轻视。

推荐这本书,是一篇博士论文,有兴趣的人可以拜读一下

赞同:21创建时间:2019-09-10
评论:10最后更新:2019-11-27

Jing 只要你反对资本主义,我们就是达瓦里希

非要网络世界吗。。。。

这么说来下面城市猎人的回答被折叠是因为答非所问?因为他说的不是网络的资源

关于某些答主说的社会建构论。。。。

实证研究其实很难。。。。。

例如大家普遍认为雄性的一些激素对于肌肉的生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是就有综述综述一些研究反对这个观点

Smith, G. I., & Mittendorfer, B. (2012). Similar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rates in young men and women: men aren't from Mars and women aren't from Venus. physiology.org/doi/pdf/

赞同:3创建时间:2019-09-10
评论:0最后更新:2019-09-10

兰勃特投影 如枯草色的咏使一样,混乱中立。

上水课的时候实在无聊又不好意思玩那啥,干脆装自己在学习吧。

免责声明:1)知网搬运工,工地散装龙鸣英语就不上其他网站了。2)我前几天刚被人骂屌癌,谢谢。3)自我审查了一下我的D盘的几个文件夹和纸糊的关注列表,拳师上台之后我大概率要去水里面游泳,fgsb。4)虽然女拳师的确那啥,但是有些理念的确是对的,尽管论证过程仿佛一个ted抱着一截树干过长江。

开始说正事

以下内容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侯宇楠的硕士学位论文 高中生学业成绩性别差异研究。

数据是河南省某县的三年高考成绩。

总和分析,具体数据在前面,截图麻烦自己去看


不过这篇文章在我看来也有不足,毕竟数据源是某县,而据我所知,有些市(指鄂东某市)的重点高中会以优录方式提前挖走下面县的尖子生,要精确分析的话,以市为单位会更好。

md看论文真麻烦,我还是刷活动去算了。

赞同:8创建时间:2019-09-10
评论:6最后更新:2019-09-10

两性思维差异是存在的

想要排除社会会文化对男女差异影响最合理研究对象是婴儿,给一岁婴儿看各种视频结果发现。

男婴更爱看汽车的视频 而女孩更喜欢视频里人脸,研究证明男性大多数天生爱机械 而女性大多数喜欢打交道 你不能说一岁婴儿被社会建构

研究者这个差异是睾丸酮激素决定的 请注意女性也能分泌睾丸酮激素 睾丸酮激素高更喜欢竞争。

睾丸酮激素低共情更强 会更善于合作 男女差异还体现在视野上 女性视觉更加开阔 随时随地看各种东西

而男性跟喜欢盯着一个东西看 男性更喜欢长定制长期目标 女性更喜欢慢慢来 摸着石头过河 这跟文化没关系 跟睾丸酮素有关系

好我们看到 男性更喜欢机械 喜欢专于注一点 女性更喜欢打交道 喜欢大规模扫描、

男性大多数容易走极端 而女性大多数比较平稳

更新

现在女性比男性更加容易抑郁 现在男性得抑郁超过百分之%5 而女性是百分之20% 怎么会这样 经过社会调查发现他或者她是下面这样的。

这些人很少酗酒

这些人很少吸烟

这些人更注意安全

发生性行为的时间更晚

很听话 更服从家长和老师家里人很爱自己的孩子

对社会的容忍度更高

这样安全佛系青年一代为什么抑郁呢 而且女性抑郁有百分之20% 比如像下面这样的

有几个同学出去玩没叫你 你是什么感觉,男性一般没有什么感觉 不去就不去没什么男生在意玩的活动本身而且不会抑郁和自杀

但是女性就不一样了 女性会想 你们居然不带我玩 而且还会抑郁和自杀 她是关注活动体现出来关系这是政治 这是挑衅

其实女性玩政治很正常 但是为什么要自杀 要抑郁呢 还有很正常一个眼神 一句话 一件小事或者男性不完美就抑郁了就去自杀了

现在社会对小孩太过于安全 不经要小孩身体安全还要杜绝批评精神伤害, 使小孩子生活在无伤害环境。

当出来社会,出现一点点伤害时候就会崩溃,对此 可以得出 女性是不能下嫁 不能和普通人交友 她们要和神结婚和神交朋友 否则女性会死会抑郁。

不是玩笑 这是真的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 只要这个世界越完美 人就会变越来越脆弱 现在社会大家精神变不正常

悲剧变的不在神圣 大家做的都是对的 社会怎么变成这样 我们可能会经历 一场 友情 亲情 爱情解体 那人还剩下什么 社会大家都疯了

更新

经研究表明 男女越平等女性女性越会从事女性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据研究发现女性兴趣太泛了她们,比较关心 朋友家人和自己的兴趣。

而而男性比较关系自己工而且一心一意只关心自己的工作非常极端, 很多女性明明能选择全职但却但却选择兼职。难道是要照顾孩子吗 。

事实上不是这样在荷兰 主动不全职工作女性有百分之62% 她们根本不用带孩子 每周工作两三天剩下时间 跟朋友玩 陪父母 做美容 搞艺术 还有美食 男性这样做太少了

事实上 男女越平等 女性越喜欢做女性工作 在瑞典挪威芬兰这些 男女平等国家 理工科毕业生有百分之20%是女性 美国是百分之24%

而在男女不平等国家 像阿尔及尼亚 阿联酋 土耳其 突尼斯 阿尔巴尼亚 理工科女性有百分之41%

因为除了这些工作没办法 给女性更高的地位 男性更关注事业成功 而女性关注 人生成功男女平等社会女性比男性幸福的多 她们父母朋友关系好 工作满意度高 工做时间更灵活 抗打击能力更强 比男性寿命更长






参考文献 杰夫 科尔文 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 智能时代生存策略

参考文献 乔纳森 海特 格雷格,卢加诺夫 The codding of ten American mind

参考文献 Why Women Choose Differently at Work By Brian Gallagher Nautilus March 1 2018

赞同:13创建时间:2019-09-10
评论:10最后更新:2020-03-07


这个答案建议收藏,因为我会不定期更新

首先我要说一个问题,严谨不代表正确,也不代表权威。

尤其是两性这种别类,告诉你权威的都是骗子。

实际上即使有数据,处理数据的手段也会导致结论天差地别的差异。

所以我只能保证这些结论足够有趣,并不能保证其是否正确。

如果你想找权威,我推荐你看圣经。


而这个答案,我会用来存一下我用不上的,但是你们应该会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是我的关注者,应该会发现有些我发过很多次了。

所以开始叭。


历史类:

出自《家庭,土地和祖先》

出自《技术与性别》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哲学:

来源忘记了,可能是齐泽克的《享受你的症状》或者是那本《导读齐泽克》

性别: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四个世纪里,主要来源于北美和欧洲的大量家谱数据表明,人类性别比存在可遗传成分。男性倾向于产生类似其父母所生育的性别比,而女性没有这个特点。该结果证实了Trichopoulos(1967)和Curtsinger等人(1983)的发现。它也证实了Morton等人(1967)和Khoury等人(1984)的发现,从跨族群的繁衍可以看出,后代的性别比更接近父亲的族群,而非母亲的族群
原来孩子的性别还和这个有关丨社论前沿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你单身是因为“好男人”都结婚了? │ 社论前沿
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的跨国婚姻也愈 发常见,且呈现出中国男性娶俄罗斯女性为主的趋势。据俄罗斯滨海边 疆区民事登记局(департаментЗАГСаПриморскогокрая)统计显示, 2005年至 2013年间登记的中俄跨国婚姻中,“俄罗斯女性 +中国男性” 组合为 154对,而“中国女性 +俄罗斯男性”仅为 19对;类似情况在莫斯 科也有出现,2004年至 2012年间,官方登记显示,娶俄罗斯妻子的中国 男性为 130人,而嫁俄罗斯男性的中国妻子仅为 78人。
俄罗斯当代女性婚姻观的嬗变 --从中俄跨国婚姻谈起

另外这个我不建议你买,因为全篇就这一句话有用。

mp.weixin.qq.com/s/ClfL

赞同:91创建时间:2019-09-10
评论:10最后更新:2019-09-14

狐狸眼 物流

《亲密关系》《进化心理学》

赞同:0创建时间:2019-09-11
评论:0最后更新:2019-09-11

不定期更新(纯粹无脑搬运)

摘自《男性的失灵》。

默认调查对象为英国和德国。

1、来源于90年代,在押犯人中,男性占99%及以上(美国则为97.8%),女性占比最高的犯罪形式为商店偷窃,但仅占20%。相较70年代,男性犯罪的比例增长了300%,女性犯罪的比例几近没有变化。(妇女解放运动发生在60~70年代)

2、来源于90年代,为了利益,50%的男性愿意撒谎,25%的男性愿意动用暴力,15%的男性愿意杀人,比例远高于女性,但女性对作弊的容忍度高于男性。(作者以此断定女性比男性更有道德)

3、来源于80年代,女性比男性更偏离传统价值观;75%的男性追求物质利益,比例远高于女性;女性比男性更不愿意为职业目标而奋斗。

4、来源于90年代,建立恋爱关系有助于改善男性的道德。拥有孩子的男性比没有孩子的男性更有道德。

5、来源于90年代,仅有40%的男性想要孩子,仅有48%的男性想要恋爱(包括同性)。然而,相较80年代,男性愿意请假照顾孩子的比例增长了700%。

赞同:0创建时间:2019-09-16
评论:0最后更新:2019-09-18

赞同:4创建时间:2019-09-18
评论:0最后更新:2019-09-18

中国女性的择偶标准是“赚钱”吗?

网页链接



那么女性的要求是什么样的呢?

陈锋(2011)在《依附性支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基于辽东地区幸福村的实地调查》中提到了辽东地区幸福村的现象:村民的眼光都是朝着最富裕的20%的男性进行对比,故而“女性会经常在与男性吵架争执的时候拿有钱人说事,挣钱能力不强的男性就被定义为‘窝囊废’了”。

这已经和过去的情况差别很大了,按照陈锋的描述,“在幸福村.已经很难从村民口中听到还有父母包办婚姻的情况,年轻女性基本上遵从恋爱自由、择偶自主的规则。而且择偶标准也与老一辈选择理想对象的标准相差甚大。老一辈父母一般希望子女的对象‘老实’,即诚实、听话、值得信任等,而现在女性的择偶标准中最为看重的是经济条件与情感交往能力”。

能够实现这样的变化,在农村社会跳出包办婚姻的魔窟,说明中国的农村经济文化水平的确是上升的。而自由恋爱的情况下,新的女性对男性不仅仅在经济上、还在情感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女性的要求比以前更多了,在婚恋市场和婚姻关系中是过分了吗?


“碰到女性出轨也不敢离婚”

大家族解体和小家庭形成,也释放了男性的情感需求。然而在幸福村的例子里,男性对女性的需求增加,增加的还是男性对于女性的依附。

这种男性对女性婚姻关系的依附可以在幸福村的离婚案例中找到佐证。幸福村90年代的离婚多数因为婚外情,而2000年后则多由女方提出,主要原因是男方经济条件差导致夫妻不和,而由于婚外情导致离婚的只有一例。

这不是说幸福村的婚外情就少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村庄中的婚外情越加的公开化和常态化。村里的妇女主任估计,幸福村的妇女百分之三四十有过出轨的经历,‘在最近的十五年中,女人抛弃男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有近十起,这些起了示范效应,导致不少的男性碰到女性出轨也不敢离婚’”。

于是幸福村出现了男性总体经济实力高于女性(幸福村全职太太较普遍),却委曲求全容忍女性婚外情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幸福村的家庭暴力现象走向消亡,80年代家庭暴力在那里较为常见,而90年代以后.幸福村出现过的男人打老婆的案例不超过5例。

这些现象与幸福村女性在婚恋市场上议价能力提高有关。90年代中期之前,幸福村婚恋只是局限在周边几十里的范围内。等到打工风潮来到了这里,“ 2000年以后,未婚女性多因外出打工而嫁到了县城及县城以外。而男性从外地娶回媳妇的占据极少数,且男性在外梦想破碎之后大多数都回到本村务工”。这就导致本地聚集的大量男性在村庄内部处于劣势,议价能力比女人差了一大截。

幸福村并不是个例,在陈讯(2013)的《妇女当家:对农村家庭分工与分权的再认识——基于五省一市的6个村庄调查》中,其调查的五省一市的6个村庄里的6个村民小组,妇女当家的家庭占总户数的百分比都超过了60%,最高的超过八成。在这些村庄,妇女当家现象出现的重要推手依然是打工。

丈夫进城打工、妻子留守农村的家庭,妻子在家不仅要干农活,还要照顾孩子及老人,以及料理各类家务。丈夫在城市不能了解家中情况,也没能力和精力照料村里的家庭,妻子当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夫妻同去城里打工的家庭,一方面妻子要承担料理家务的任务,有时还要管住丈夫不吃喝抽烫,所以多数男性赚钱交给妻子支配。

妻子支配财政大权另一大重要原因是,男性害怕妻子进城长见识之后抛弃自己。不过话又说回来,女性进城后抛弃丈夫的情况也不罕见,“黔南山河乡全乡18000余人,因夫妻外出打工后,妻子嫌弃农村条件差弃婚外逃3年(3年及以上)不回家、不与家人联系的妇女达87人”。

与陈锋在幸福村观察到的情况类似,陈讯在“鄂东北杨村调查时,村庄中留守妇女的越轨现象已经逐步变为常态,但离婚率却非常低,丈夫对妻子的越轨行为从吵骂慢慢地变为妥协和忍让”,女性在婚恋市场上议价能力更强。


“上嫁”式婚姻

陈锋和陈讯在中国农村观察到,女性在经济条件普遍不如男性的情况下对男性有“依附性支配”,原因是打工让女性更容易进城婚嫁,导致农村女性议价能力上升,城市中的情况也有类似之处。

但是体现在婚恋市场上,“结婚前男女双方家庭经济地位类似的比例出现明显下降:从1979 年前结婚的76. 0% 下降到2000 年后结婚的60. 7%;男方家庭更为富裕的比例明显上升:从1979 年结婚的13. 6%上升到2000 年后结婚的25. 0%”。

一大原因是从1979年到2000年以后,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逐渐显现,家庭经济地位类似的婚配反倒因收入分化减少了。而家庭经济地位分化导致的结果是男方家庭更为富裕的比例明显上升,这说明传统的“上嫁”式婚姻——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的男方迎娶家庭条件比自身差的女方——的回归。

即使如此,男方家庭还是要给予娘家更多经济层面的补偿。

《中国城市家庭变迁的趋势和最新发现》中,男性被访者提到1979年以前结婚,父母给予的经济资助是岳父母的1.63倍,而到了2000年以后结婚,这一比例扩大到了2.14倍;女性被访者提到1979年以前结婚,公婆给予的经济资助是岳父母的1.16倍,而到了2000年以后结婚,这一比例扩大到了1.69倍。

在男女双方的口径下,男方父母为小夫妻结婚提供的资源支持这些年涨得都比女方父母多。



赞同:143创建时间:2019-11-01
评论:1最后更新:2019-11-01

经济越发展,越平权。

片面引用些资料来仇女的,十九八九没看多少报道。用拿一个小村庄做样本的调查去仇女,也真是网络奇景。

建议给雄弟和孙哭川dacol的壬,先学学基础的统计学,《统计数字会说谎》,请!

随便举几个例子,就拿美国男女婚姻中收入的情况变化来看

pewresearch.org/fact-ta


pewsocialtrends.org/201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ecent decades as women have outpaced men in education and earnings growth. These unequal gains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gender role reversals in both the spous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marriage.


A larger share of men in 2007, compared with their 1970 counterparts, are married to women whose education and income exceed their own, according to a Pew Research Center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trend data. A larger share of women are married to men with less education and income.

美国女性也太不进化心理学了,这估计幕墙升级人和厌女症感到惊讶吧。

赞同:21创建时间:2019-11-02
评论:20最后更新:2019-11-02

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meta分析

杨银梅 沈雅利 李十月 燕虹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

【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为学校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PubMed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2010年 1月1日 — 2016年11月29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6篇文献(中文文献61篇和英文文献5篇),累计研究对象476 262 人。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5.1 %(9 5 % CI=13.9 % ~16.4 %)。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21.1 %,高于女大学生的1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 167.307,P < 0.001);

东部 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6.4 %,均高于中部地区大学生的14.8 % 和西部地区大学生的14.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9.5 %、12.8 %、 18.2 % 和23.9 %,年级越高的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越高(χ趋势2 = 271.355,P < 0.001);研究时间在2005 — 2009年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 为14.6 %,低于研究时间在2010 — 2015年的1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39.486,P < 0.001)。Begg秩相关结 果显示本次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Z = 0.26,P = 0.799)。

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 较高,应根据大学生性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来制定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安全 性行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链接:kns.cnki.net/KCMS/detai

赞同:11创建时间:2019-11-22
评论:4最后更新:2019-11-22

看到坐拥10万粉丝的知乎大V @城市猎人 老师自问自答的最高赞回答,我百感交集。我就想提醒您一个事,您知道么? 您列出的第2篇和第5篇论文。。。那是同一批作者发的同一篇论文。。。WeisWeiss,其实是同一个词儿同一个人名,原型是德语的Weiß,这人他是个德国人,德文名对应的英文名有时候不止一种写法,而DL只是David L的简写,Slosnerick M.也是Michael Slosnerick的简写。

您这个英语课必须得安排上了,不然一手好逼都能装砸了。我说哪怕您连人家paper标题意思没读懂,但是您特意“标注”的Page页码数都一模一样,收录的期刊名字都一样,您自己打(Ctrl+V?)出来就不觉得有点怪怪的么?pp是页码数的意思


attitude是态度,altitude是海拔高度,altutude是个啥玩意儿我学了这么多年English我还真是闻所未闻,是“猎”度么?您第一次把这个单词打错了,第二次又把这个单词打对了,于是就把它当成了两个单词,两篇paper,这眼睛是有多少度啊?

而且,我站内搜索了一下,从2015年到2019年,将近5年的时间,您居然把这“五篇”严谨的论文反反复复地溜了不止1遍。。。将近5年的时间,您这位在【学英语】的专题下获赞超过几千的优秀回答者,都没有弄清楚“altutude”和“attitude”的区别。。。只要一遇到需要“严谨的科学证据”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时候,您就把您这“五篇”传家之宝拉出来,劝大家多读文献,少自己思考,都快当成您的个性签名了。。。。



我无意打扰您陶醉在自己的科学论证中,但衷心请教一下,您这是在做行为艺术么?


至于您最拿手的用【进化心理学】来解释两性关系,我顾虑“原创”的版权,就转载伯克利博士@Ent_evo 2016年1月发的一篇旧文吧

【Ayawawa的情感建议,是对演化心理学的背叛】

ayawawa在平日的言论中,经常会使用到“演化心理学”的一些原理。据我理解,她从中引申出来的观点大致是:因为男女天生差异,所以婚姻就是而且应该是相互利用,女性就应该设法取悦自己能配得上的男性,并靠这样的婚姻换取安全和地位。这一切都是天生而天然的,你不去顺从就是你自己倒霉。

这样的套路我还真在野路子砖家那里见了不少回。它就像是用元素周期表为炼金术辩护,或者用现代政治学理论支持奴隶制。这不仅仅是智识欠缺或欺骗。这是背叛。


一百五十多年前,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一版里,只写了半句关于人类的话:“将对人类的起源和历史有所启示。”这启示延续百年,硕果累累;而演化心理学则是这棵树上近几十年来最耀眼的果实之一。洞悉人类的起源和历史,就是以最深刻的方式把握了人的本质——


但是,我们拿着本质是要干什么?


远古工匠不懂石头的本质也早就能凿石开矿。以今天的标准,他们对化学、地质学、岩石和矿物学、冶金学、结构力学等等近乎一无所知,但也能让石头以近乎“自然”的状态堆起建筑。当然咯,石头已经拥有“本质”了,我们直接搬运而已,就算对石头本质毫无理解又有什么关系。蜜蜂不懂蜂蜡也能造蜂巢,我们当然更能。


相比之下,现代工程师对石头已经相当熟悉,所以他们是不是就能更好地迎合石头的本性呢?不。他们改造石头。他们烧出石灰,熔炼铁矿,提取树脂,设计陶瓷。他们在设计中融入数学和力学,将所有材料重新组合排列,汇入美学和灵感,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他们当然还会用到天然的石头或者模仿天然的形状,但那只是大图景下众多选择之一。石头被改造成了材料,材料解放了建筑,令我们更加自由。


是的,我们探索本质,不是为了顺从它,而是要以最好的方式去影响它,这才是全部文明的意义。掌握着全部现代工程知识,享受着从钢筋混凝土到特种玻璃的全套好处,却宣称“天然”石块垒的平房是最好甚至唯一的建筑,除了背叛没有别的言辞可以形容。

真背叛了工程建筑材料科学的人也许不多,但是背叛演化心理学的人倒是一抓一大把。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理解:食色性也,而演化心理学可能是新兴学科里最直面性行为和择偶策略的学科了。但是,极大部分的两性作家在“利用”演化心理学的时候,都是先把复杂的择偶策略压成纸片人,再把它当成不可违逆的客观事实来宣扬。两步全错。


按照ayawawa的理论,女性的所谓“婚姻市场价值”(MV,market value,何等冷酷的名词,何等毫不掩饰的对人的物化)就是年龄、长相、身高、罩杯、体重、学历、性格和家庭环境这八项标准,女性按照这八项标准努力提升自己就是,找不到男友就是自己水平太低标准太高。这种言论,不光女性,连男性都会觉得被侮辱了好吗!是,演化心理学很严肃地讨论过男性的择偶策略,但以大卫·巴斯的经典教材《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为例,仅男性长期择偶策略就用了30页的篇幅讨论,从男性为何愿意选择婚姻一直到男性嘴上说的偏好到底在实际行为中有多大作用。女性择偶的篇幅甚至更长。巴斯何许人也,他写了一整章的教材都不敢说完全概括的东西,能被几十个字说完,这可能吗?


同样的情况几乎发生在她所有论述里。在一篇文章中她声称,美女必须高冷任性,不然就会被玩弄、欺骗和抛弃,孩子就会没有父亲照料而死,基因就会灭绝。这一推理的每一步逻辑几乎都是错的——善意并不等于毫无防备,基因不能当做行为的唯一解释也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再高冷的人如果愚蠢也会被欺骗。但最大的问题是,这是把婚姻和亲密关系当成了赤裸裸的对抗。当然你有权这样看待它,你有权按照你喜欢的方式看待任何东西,可是把它当成唯一正确的方式去宣传?演化心理学中涉及亲密关系的段落,通篇都在强调,男女双方虽然偏好有所差异,但都能从婚姻和长期关系中获益;亲密关系存在对抗,但也存在合作。这不是一场零和博弈。ayawawa把男人描写成只想有了孩子就跑路、为留下基因不惜一切的混蛋,或许是出了一口恶气;然而给出的解决方案反而是更加冷酷地推进对抗而非合作,这真的是为读者的利益在着想吗?

更重要的是,演化心理学所讨论的全都是一般的、大概的趋势,其中充满了例外和个体差异,从未说过也不可能指望这些趋势适用于每一个具体的人——而在亲密关系中个人的幸福,恰恰取决于找到和成为一个具体的人。


人是三十八亿年演化所诞生的最为自由的生物,既能改变环境,也能改变自身。几乎所有其他生物都是基因的奴隶,或者将基因流传下去,或者消失如同从未存在过。但人是不同的。人有许许多多种永生的方式,繁殖仅仅是其中之一,而就连它都已经可以不依赖婚姻。人有无数种生存方式都是宝贵而有意义的,都可能永远流传,许多方式都可以共存甚至相互促进。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存目的,但请一定要记住,你有选择,只有你能选择自己的道路。请你务必不要被别人恐吓、操纵和限制,务必自己考虑尽可能多的选项,这不但关乎你的人生幸福,也关乎许多其他人


因为这一切都不是从天而降的。但凡读过荷马史诗、旧约、罗马史或者骑士小说的人,都知道女性在那些时代里是怎样的地位。而今天的每个普通人的地位,都是一代代的争取所换来的,伴随难以想象的牺牲。没有人有义务牺牲自己为他人和后世谋福利,但是的确有许多人这样做了,我们至少能够感谢他们,至少应当不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当法律和政治终于开始允许每一个人过上独立而有尊严的生活时,我们如果还不加思索地向社会偏见和谎言低头,随随便便放弃独立思考、独立人格和独立生活,那才真是愧对先辈的努力!你有权放弃自己的任何东西,但拜托在放弃之前真的要仔细考虑清楚,因为一旦丢掉,可能就拿不回来了。


人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因此必然充满了缺陷;社会是历史进程的产物,同样如此。但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人能够打破演化的约束,创造出自然界不可能诞生的东西。要打破约束,必先知道约束为何,这就是演化心理学以及几乎所有学科的意义;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旧约束的基础上开出全新的花朵。石头天生抗压不抗拉,那又怎样?人天生对腰臀比率有偏好,那又怎样?我们有无数种办法解决或者跳过这些问题。但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想盖什么样的建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这一点,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赞同:634创建时间:2019-11-24
评论:0最后更新:2019-11-24

其实……知乎的严谨也就那样吧。

正常论文如果从发表到现在已经超过三四年了,那最好还是不要引用了,因为已经不具有现实意义了。

单单在网络上发表过的论文,真实性都要画个大大的问号出来,我已经见过好几个答主从亲妈网还是什么网站上引文章,然后说这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科学理论。

而且知乎上我没见过几个两性关系领域的答主能把APA格式写对的,严谨度也就那样吧。

赞同:4创建时间:2019-11-25
评论:0最后更新:2019-11-25

Orz辉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巴斯的《进化心理学》+贝克尔的《家庭论》+戈特曼的《爱的博弈》+夏普利恋爱匹配等论文,这是人类通则。

其实婚姻、恋爱方面基本上看完上面三本书就够了。

如果不够,说明你应该读的是《马云传》+《刻意练习》+《自控力》……

还不懂恋爱,那就需要了解增高术手、减肥塑形或者找心理咨询师了……

赞同:226创建时间:2019-11-27
评论:29最后更新:2019-11-27

进化心理学

亲密关系

赞同:2创建时间:2019-11-27
评论:0最后更新:2019-11-27

不邀自来

居然没人说《迷男方法》?也是讲进化心理学的。

赞同:4创建时间:2019-11-28
评论:1最后更新:2019-11-28

雄弔你吼 男权崛起

妇女总体接受教育的程度

以及学历的不断提高甚至超过男性,

不仅仅不但并没有影响或者减弱

妇女在选择婚姻配偶方面

显著的收入上嫁倾向,

并且这一倾向反而在妻子的学历

与丈夫持平或比丈夫更高的夫妻中

甚至还要更为普遍了。



女性逐渐增长的教育优势会带来婚姻匹配模式的变革么?(上) | 社论前沿



“中国学者钱岳发表于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的文章Gender Asymmetry in Educational and Income Assortative Marriage。该研究获得了2019年度美国家庭协会(NCFR)颁发的的Alexis Walker奖。本文揭示了美国1980年代到2010年代间,女性与比自己收入更高的男性结婚的这一趋势鲜少发生改变,且这一趋势在妻子的学历与丈夫持平或比丈夫更高的夫妻中更普遍。”
“教育领域的性别比例逆转已经重新塑造了美国的婚姻市场。利用198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08-2012年美国社区调查数据,作者利用对数线性模型检验了新婚夫妇里教育与收入婚姻匹配中的性别不对称现象。从1980年到2008-2012年,教育婚姻匹配的趋势完成了从女性向上婚到男性向上婚的转变;然而,女性与比自己收入更高的男性结婚的趋势持续依旧。更重要的是,在本研究检验的两个时间段中,相比妻子的教育水平低于丈夫的夫妇,女性收入向上婚(女性与收入更高的人结婚)这一现象在妻子的教育水平与丈夫持平或更高的夫妇中更普遍。”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女性在受教育程度上已经逐渐超过了男性。目前,女性在本科学历中占比为60%,在硕士和博士学历中为50%。女性在教育领域获得的越来越多的优势与婚姻模式中的巨变相吻合。在2012年,21%的已婚妇女的学历高于她们的丈夫——比1980年增长了两倍。在教育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并逆转的时期,女性与比她们在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人结婚这一社会规范行为是否也逐渐衰退了呢?当女性与教育水平更低的人结婚的时候,女性会与收入更低的人结婚,进而挑战男性作为养家之人的传统角色分工么?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对婚姻匹配中的性别不对称现象进行了经验研究,并细致地展现了异性婚姻中的性别平等状态。

女性与比自己学历更低的人结婚——人们通常认为这一现象挑战了传统婚姻中的男性主导地位。此前并非是社会规范型婚姻安排的的男性教育向下婚(educational hypogamy;妻子教育程度比男性教育程度更高的婚姻)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驶离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婚配传统的新趋势呢?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完全关注教育婚姻匹配的研究只能片面地料理界婚配模型并且夸大了异性婚姻中的性别关系变化。通过检验收入与学历如何共同影响婚配模式,本文对婚姻匹配的性别化的以及多维度化的本质提供了更全面的研究。”

“以往有关婚姻匹配的研究都将教育与收入分开进行研究。而这两个变量如何共同影响婚配模式尚不明确。依据England(2010)的“不均衡且停滞的性别革命”(uneven and stalled gender revolution)视角以及地位交换理论(Davis 1941; Merton 1941),本文提出了如下假设:丈夫相对妻子的收入优势会在妻子的学历不低于丈夫的家庭中更明显。

“不均衡且停滞的性别革命”视角提出,性别平等的进程已经开始变得不均衡。与有偿工作与教育领域发生的性别变化相比,异性关系中的变化显得非常的有限。伴侣偏好依旧非常性别化: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对收入的偏好。”

“当女性与学历比自己低的人结婚的时候,她们会选择与比自己收入更高的人结婚。这种更高学历的女性与更高收入的男性的平衡可能会受到择偶市场中的男性与女性的欢迎。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在一群收入更低的人里寻找配偶时,选择收入更高的男性可以带给她们更多的收益。而且,男性并不需要有更高的学历来获得比女性更高的收入。在多数情况下,即使女性全职工作也会比持有相同甚至更低学历的人收入更低(见Institute for Women’s Policy Research 2015)。”

“总体来说,“不均衡并且停滞的性别革命”视角以及地位交换理论提出了下列假设:

假设3a(H3a):相比妻子比丈夫学历低的情况,在妻子学历比丈夫学历更高的配对中,女性进行收入向上婚(女收入低于男)的趋势更普遍。

假设3b(H3b):从1980年到2008-2012年,当女性进行教育向下婚(女学历高于男)的时候,女性更倾向于进行收入向上婚的趋势并没有变化。”

“假设4a(H4a):女性收入向上婚的倾向在学历水平相同的配对中比妻子学历较低的配对中更普遍。这一倾向可能在学历分布的两端可能更不明显。

假设4b(H4b):在夫妻学历水平相同的配对中,女性收入向上婚的趋势在1980年到2008-2012年间并没有改变。”


建议与相关回答一起阅读效果更佳:

整个中文网络世界(含知乎)两性关系领域有严谨出处的观点有哪些?

上嫁”式婚姻

“陈锋和陈讯在中国农村观察到,女性在经济条件普遍不如男性的情况下对男性有“依附性支配”,原因是打工让女性更容易进城婚嫁,导致农村女性议价能力上升,城市中的情况也有类似之处。

但是体现在婚恋市场上,“结婚前男女双方家庭经济地位类似的比例出现明显下降:从1979 年前结婚的76. 0% 下降到2000 年后结婚的60. 7%;男方家庭更为富裕的比例明显上升:从1979 年结婚的13. 6%上升到2000 年后结婚的25. 0%”。

一大原因是从1979年到2000年以后,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逐渐显现,家庭经济地位类似的婚配反倒因收入分化减少了。而家庭经济地位分化导致的结果是男方家庭更为富裕的比例明显上升,这说明传统的“上嫁”式婚姻——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的男方迎娶家庭条件比自身差的女方——的回归。

即使如此,男方家庭还是要给予娘家更多经济层面的补偿。

《中国城市家庭变迁的趋势和最新发现》中,男性被访者提到1979年以前结婚,父母给予的经济资助是岳父母的1.63倍,而到了2000年以后结婚,这一比例扩大到了2.14倍;女性被访者提到1979年以前结婚,公婆给予的经济资助是岳父母的1.16倍,而到了2000年以后结婚,这一比例扩大到了1.69倍。

在男女双方的口径下,男方父母为小夫妻结婚提供的资源支持这些年涨得都比女方父母多。”



真女权公司京东灵魂广告https://www.zhihu.com/video/1183815368627355648

赞同:54创建时间:2019-11-29
评论:0最后更新:2019-11-29

@城市猎人

无意冒犯。初看您的回答、想法等,总觉得怪怪的。看似严谨,实则在复述前人观点。

赞同:1创建时间:2019-12-14
评论:0最后更新:2019-12-14

山林小猎人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婚姻家庭与继承纠纷》

内容包含离婚纠纷、婚约财产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同居关系纠纷、抚养纠纷、探望权纠纷、赡养纠纷、继承纠纷、分家析产纠纷等案件。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最大限度地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必备参考书。

law-lib.com/shopping/sh(综合检索处搜索:婚姻家庭与继承纠纷可见以下图)



2016年度案例部分目录

赞同:3创建时间:2019-12-22
评论:3最后更新:2019-12-22

宿舍南山南 我不代表任何群体,我的观点就是我的观点。转载文章不需要许可。

看到最高赞的吐槽,我百感交集。


前半段指出引用错误,这没问题。不过没有对文献内容进行评价,是不是默认文献内容没问题?


后半段,四个字总结“人定胜天”。

对猎人的评价六个字“自然主义谬误”


我寻思进化心理学开篇就讲了这些问题啊,比答主总结的更好更全。

猎人推荐华东师范版进化心理学多少次了,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你觉得猎人和猎人粉不知道这些?




更关键的是,猎人的理论也不和你的“人定胜天”冲突啊,你真的看懂猎人在讲什么了吗?

猎人从没讲过个体的人不能战胜天性,你的“人定胜天”听起来很热血,爽完之后还有啥?

猎人观念的核心明明是道德平均化,男女都有天性,但男性的天性被批判,而女性的天性用话术包装一下风生水起。比如女性对资源的需求可以美化成上进心,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猎人的观点是,挑破这种语言腐败,让男人和女人一样顺从天性。你要和我谈“人定胜天”?可以,先从女人做起。


不过这事确实让我看到了女性在两性议题的战斗力,500赞远超其他回答。

可见确实有一大群人在默默注视着猎人,平时讲不过,一旦猎人有点“错误”便一拥而上。

赞同:63创建时间:2020-06-26
评论:5最后更新: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