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情结

干劲再大的人,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或工作,都要有个小窝休息一下,不可能无限连轴转。

除了肉体,精神也一样。人类的精神,很需要一股抚慰性的力量,我称之为“精神桃花源”或者“精神子宫”。我举个例子,有些宗教的神、佛其实是男性(或类似男性的存在),但是信众硬是崇拜一位慈悲的母亲,譬如说观音菩萨、圣母玛利亚。人一定要给自己的精神找一个优美舒缓的地方,这也许是刚需,尤其是年纪小的时候(性格很刚硬的成年人也许没有)。类似的事物有很多,譬如乡村音乐、让人安静舒缓的画。。。。。就拿我自己为例,我在看书与写文章的时候,完全不回避人性与社会阴暗,所以我听音乐就不听反抗精神强的,多半是听小清新曲风的,没有人绝对不需要抚慰,我也不例外。

在这种精神桃花源中,力道最大之一的就是宗教(尤其是有女性的被崇拜者,譬如前面提到的观音娘娘、圣母玛利亚),给人的抚慰很强。如果是无神论者,就势必寻找其他的力度很大的精神桃花源,找啊找,他们找到了————爱情(具体表现形式为言情小说、玛丽苏电视剧等)

————————————————

以知乎为例,进化心理学的热度永远不及言情小说或者有理想爱情的其他类小说。研究金庸小说爱情的人远远多于研究金庸本人爱情的人。人(尤其是年纪小的时候)需要精神桃花源。

而且,情感越丰富细腻,越是需要精神桃花源,没有就觉得索然无味。在我的评论区,总是有不死心的,他们就是坚持要精神桃花源。但是,非宗教的精神桃花源大概率是假的,这个肥皂泡迟早要破的,信仰者大概率会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


我反复劝说不肯黑化的男士进入宗教,就是让他们把自己的精神桃花源从爱情替换成神(或者佛或者修行方法)

——————————————————

说到这种桃花源情结,我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有一位男知友说他企图对他的男性友人说两性关系其实没有那么理想化,对方很不愉快,搞得他不敢继续宣传。我合理推断这个很不愉快的男士的信仰就是——美好的爱情和可爱的女生。

某些有神论国家的民众(不一定有恶意)问中国人,不信上帝怎么保持道德与心灵宁静,答案就是我国青少年信仰中国女孩子(滑稽),以此保持道德与心灵温馨宁静。

赞同:243创建时间:2020-02-06
评论:94最后更新:20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