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两性领域(你应该懂我说的非两性领域包括哪些领域)与大家交流之后,我发现了:
有些观点的不同是因为思维框架不一样造成的。这个很好办,我乐意输出自己的思考模式,也愿意看看别人的思考模式。
有些观点的不同是因为对于事实、细节的认识很不一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最不好办。我心里藏着很多细节(有的来自中文书,有的来自英文书,有的来自我的亲眼所见。。。。)不能讲。
————————————————————
在我国的环境下,聪明人在某领域应该只交流思考方法,事实层面的搜集靠自己搞定而且不应该出大错(小错肯定很多)
一旦我发现一个人与我观点不一的原因是思考模式不一样,我会有交流的欲望。一旦发现是对事实的掌握很不一样,我不得不放弃交流,因为咱俩肯定有一个人很那啥,强行交流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拖累。
————————————————————————
我想给某些人(譬如说观察者网评论区频频发言的某些人)提一个建议,随便选两三个现当代史年份或者两三个现当代史人物,挖地三尺、花两三年的业余时间研究,正反面都看。(类似于重度游戏爱好者在两三年内聚焦于两三个游戏)。
在朋友圈里找一个历史学素养最牛逼的(职业历史学家最好),问他“我要研究19xx年,怎么办?“他会告诉你去读什么中文书、什么外文书、看什么报纸、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