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人可能会混成活跃的答题者。一种人是有很多知识。譬如说他会在音乐题材下展示他懂得乐理,会在日本战国史题材下面考据德川家康的一件轶事,会在美食话题下展示自己的厨艺。还有一种人其实总是用两到三个套路(说好听一点叫做“思维视角”)去答题,他展示给大家的其实是套路,而不是知识。打一个比方,有人有一根矛、一把剑,他遇到任何问题,都是用那根矛去戳一戳或者用那把剑去砍一砍。
我想我在知乎展示的其实就是若干个套路而已,较少贡献什么知识细节。答了那么多题,绝大多数就是几个套路反复使用。
其实小时候的自己是很崇拜“知识丰富”这件事的,成年后就越来越觉得追求与谋生无关的知识是时间的浪费。越来越觉得人生有限,于是把学习范畴划成三部分:与谋生有关的知识细节、“套路”、“道”。所以,我肯定不会花很多时间去做业余的考据型历史学爱好者,在我看来还不如当文学爱好者,更不如当哲学爱好者。
我不妨介绍套路之一,曾经有知友夸我“分类思维”很好。大概就是说,有些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我可以妥善的把那个问题涉及的情况分类并逐一分析、给出建议。有些人分类总是无法分得合理,就大大降低了他在某些问题下的答题质量。仅仅一个分类思维好,就足够在知乎无限答题了,当然,只能回答专业性不强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