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过东西的人都知道,买卖双方可能会展开语言的攻防战,譬如说买方会说“您这货物有点小瑕疵,能再降一点么?”,卖方会说“您可以去别家看看,买不到这么物美价廉的货。”
学过一点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买家作为一个整体不肯买,才是促使降价的一大利器。如果买家们一边口头上打压卖家,一边很诚实的滞留在店家久久不肯离去,那就不要怪卖家一眼看穿、不肯降价了。
早在十几年前,中国的网络世界已经有男女互相指责对方的择偶条件不对了。一些男性指责女性要求一结婚就有彩礼、有车、有房不对,一些女性指责男性对女性的贞洁要求太过分。
十几年过去了,我想傻子都知道女方赢、男方输。奥秘就在于男性或者男性的家长结婚的执念过强,导致几乎全盘接受女性的开价,而男性对女性的要求(譬如贤惠、温柔、贞洁)却一再退让。
有些男性在知乎很悲愤的抱怨当下婚姻的性价比低。但是,性价比低的最大根源不就是男性或者他们的父母上赶着猴急的求偶造成的么?譬如说,一个巴黎男青年不肯结婚,他的父母会掏出一辈子的积蓄在巴黎为他购房并强烈督促他结婚么?中国的父母就会掏出一辈子的积蓄购房并强烈敦促并不想结婚的儿子结婚。
中国男性这十几年来,一边上蹿下跳指责中国女性,一边用实际行动抬高了女性在婚恋市场的价格,这显然是不妥的。我觉得男女之间应该减少语言对立,男性不服气可以不结婚。男性及其家长作为一个整体的“不猴急”,才能换来有利于男性的地位。
不赞同我观点的人可以去查英、法、德、日、俄、美、加、瑞士、荷兰。。。。。等诸多国家的婚恋市场,看看人家那里的男性以及男方父母对于婚姻是不是与中国的男性以及男方父母一样猴急。
~~~~~~~~~~~~~~
评论区有人问,中国大龄未婚女性的父母不急么?答案是也急,但远不如男方父母急。刚刚有个女生在我的某答案评论区告诉我,她28,她弟弟22,她妈妈居然更急她弟弟。如果觉得这是孤例,可以去看“蘑菇有毒”的答案,她对比后得出结论,男方家长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