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甲先生跟女友感情甚笃,春节把女友带回了家,甲先生的父母笑得合不拢嘴。甲先生偷偷跟父母说结婚费用严重缺乏,父母拍胸脯说早就准备好了。
父母是儿子的盟友。
案例二:
乙先生本人的价值观是分数低于六十分的爱情一律不值得结婚,父母觉得结婚是一定要结的,结了再离都可以。而乙先生因为种种原因这辈子都遇不到自己心目中及格以上的爱情了,乙的父母依然喋喋不休逼婚。
父母是儿子的敌人。提醒一下,因为逼婚,有父亲喝药自杀的,也有儿子企图自杀的。
————————————————
中国的父母对儿子既好又坏。
所谓好,就是案例一中的舍得为儿子付出。
所谓坏,就是案例二中的不惜牺牲儿子也要有孙子,儿子的主体性消失而工具性凸显。
在中国,公认的最最最可靠的关系就是父母对子女。但是,一旦父母的人生大目标(儿子结婚且有后)被儿子本人挡住了,相当一部分父母愿意牺牲儿子的婚姻幸福来成全自己家族血脉延续的目标。
记住,案例一中的父母和案例二中的父母会互相转化的。甲先生若没有一个好女友,甲先生的父母会摇身一变当恶人的。
——————————————
这里边有三个问题:
一、有些父母高估了儿子娶到好女人的概率,他们真心觉得坏的例子是少数,自己家眼睛睁大一些就可以避免娶了不好的女人。
二、有些父母很清楚大局势已经崩坏了,没有指望儿媳妇好到哪里去。但是“有后”压倒一切,坏儿媳也要娶一个。
三、年轻人普遍觉得好的婚姻比单身更好,但是坏的婚姻比单身差。婚姻成为人生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
——————————————
如果年轻人遇到父母逼婚,就问他是跟自己百分之百一条心还是内心里觉得为了“有后”可以牺牲儿子?
如果父母说百分之一百一条心,那很简单,娶妻的门槛由你定,父母不许指控你眼光高。
如果父母承认有私心,那你可以小小翻一下脸了。
——————————————
人心还有险恶的一面,有的父母是装开明哄你。口头上承认坏的婚姻不如不结婚,其实内心想的是牺牲你来换取自己家族有后。
举个例子,有的小伙子有处女情结而且亲生父母知情。他的亲生父母意外知道儿子的未婚妻女方有过前男友,父母不但不马上给准备婚事的儿子通风报信反而故意对儿子隐瞒。